胤禩就是按照康熙对太子的要求,量身打造的,为何康熙厌恶他

2020-07-19 10:04:40 作者: 胤禩就是按照

康熙究竟不满意他的皇八子胤禩什么?为什么坚决不传位给他?这是一个让后世迷惑不解的问题。

(胤禩画像)

说起来,按照康熙对太子的要求,胤禩可以说是完全符合的。

比如康熙认为,作为太子应该全面发展,文武全才,将来当了皇帝,才能处理朝中各种复杂的问题。而胤禩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最终确实成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人。早年也是因为这一点,他深得康熙的喜爱。

比如康熙认为,作为太子,必须要忠诚孝道。当年他废胤礽的时候,就是胤礽晚上的时候,在他的大帐外往里窥探。康熙认为,胤礽这就是不忠不孝,欲对父亲图谋不轨。但胤禩不一样。胤禩一直对父亲都表现出忠诚孝道的样子,对待自己母亲也是这样的。

再比如康熙要求,太子应该做到团结兄弟们,做到与兄弟们和睦相处。同样,康熙不满胤礽,也是他对自己的兄弟们不好。而胤禩刚好相反。在康熙的所有儿子中,最团结兄弟的人,和兄弟们关系最好的,就是胤禩。

总之,胤禩几乎就是按照康熙对太子的要求,量身打造的。可是为什么,康熙却那么厌恶胤禩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胤禩的那些表现,威胁到了康熙的皇位。

这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不过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不靠谱的说法。为什么说不靠谱呢?因为就算胤禩有非常好的人缘,获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拥戴。但并不表明,胤禩当了太子后,就会篡夺康熙的皇位啊。历史上太子篡位的情况其实并不多。在整个清朝,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康熙就那么担心儿子会夺他的皇位呢?

所以,康熙不满胤禩,乃至于对胤禩极为厌恶,应该是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康熙画像)

我认为胤禩违背了获取储位的两条原则。

一、不运作原则。

自古君王都认为储位是不能靠运作获得的。这个话,最早是由李世民说出来的。当年李世民之所以既不传位给李承乾,也不传位给李泰,而是传给了李治。就是因为他认为,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个人在运作,而李治没有运作。

胤禩在获得储位的过程中,就有明显的运作痕迹。大臣们称呼胤禩为“八贤王”,皇长子胤禔说胤禩命中有大贵,在康熙看来,这些都是胤禩运作的结果。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反对通过运作的方式获得储位呢?因为运作必然引起争斗。康熙认为他的儿子们之所以大家互相争斗,就是他们都在运作,而胤禩就是一个罪魁祸首。

还有一点,运作容易造假。这样一来,所有的行为,都不是出自于真心,是一种虚情假意的表现。可能在当了君王以后,就会暴露出来。

(胤禛画像)

二、不作为原则。

所以“不作为”并非不做事,而是应该韬光养晦。

古人说讲人应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一个太子,他只需要“立德”就可以了。“立功”“立言”,那是其他皇子干的。康熙为什么要把他的皇十四子胤禵派去边关打仗,其实就是要让他“立功”。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康熙这样做,是想传位给胤禵的表现。恰恰相反,他这样做,正是不可能传位给胤禵的表现。反而是胤禛,一直韬光养晦,只注重“立德”。因此,康熙最终才传位给了胤禛。

作为太子,为什么只能“立德”,不能在其它方面打主意呢?因为如果太子什么都想做,就只能引起权力的动荡。那些大臣们,很容易就会为谋一个好的去处,提前去和太子搞好关系。而这样做,必然会引起整个朝廷的动荡不安。就算太子不一定夺位,朝廷动荡不安了,国家就会不稳定。

胤禩恰好就是什么都想做,非常张扬,提前结交大臣。所以这不是康熙喜爱看到的情况。

胤禩因为运作,变得虚情假意。又因为张扬,因此提前结交大臣。这样的人,康熙怎么会喜欢他呢?不喜欢,当然不会传位给他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