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会九九乘法表,你就可以在古代当大官做大师

2020-07-18 21:07:38 作者: 只要会九九乘

据史书记载,齐桓公即位后,为了齐国霸业,四处招揽人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庭燎待士”。

这里解释一下,“燎”是周代最尊贵的仪礼,是天子和诸侯在朝觐、大典、祭祀时的大礼,它通常以秸秆扎成,浇以松香鱼脂,燎起火炬,称为“燎祭”,周人认为烟能通神,所以要点起烟火告知神明,表示自己光明磊落、勤政爱民。而“庭燎”则是在宗庙内筑台燃炬,以为接待宾客盛礼。现在我国少数民族保有这种上古遗存,那就是火把节。

而《诗经》云:

夜如何其?

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诗中讲的就是当年周王勤政待贤之事,齐桓公于是学习周王,每夜坐在噼里啪啦火炬的怀抱中凝神静气,敬待贤士。从夜未央一直等到夜未艾,从夜未艾一直等到夜乡晨,一直等,一直等,无怨无悔。

又《礼记》曰:“庭燎之百.自齐桓公始也。”庭燎之数要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定。天子为一百,公爵为五十,侯伯子男均为三十。桓公为了求贤,竟然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僭用天子之礼来待士,这百点燃炬,都是他的一片求贤若渴之心哪!

从此之后,宫庭之内每逢大事点满火炬或蜡烛就成为一种习俗了,不过后世这些帝王不是为了求贤,而是为了摆谱,

“庭燎待士”这个方法看似不错,但毕竟被动,所以齐桓公待了近一年,也没待来半个贤士。失败,前所未有的失败;失望,齐桓公很失望。

据《韩诗外传》记载,终于,在齐国东野有个懂九九乘法表的野人(这里野人不是指没进化好的人,而是住在鄙野从事耕作的人,社会地位比国人低)来应聘了,齐桓公哭笑不得,道:“九九足以见乎?”九九乘法在我们现在小学生都会,但在两千年前是相当高深的数学,会的人并不多,但齐桓公要招揽的是政治人才,所以不觉得这是是啥了不起的本事,最多去做个低级财会官罢了,还用得着我国君亲自面试吗?

图:里耶秦简中的九九乘法表

那野人却回答道:“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太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

对呀,如果寡人对个会背九九乘法表的人都大为重用,那么还怕有更大才能的人不抢着来么?齐桓公于是大喜,大大的礼遇了那鄙人一番,又是封官,又是封爵,好生一通炒作。结果事情传出,天下为之哗然,不到一个月,四方贤士云集而至。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开心,齐桓公很开心。

顺便说一下,会九九乘法表在中国古代只是一般牛,而在西方古代却是超牛,因为虽然古希腊和古巴比伦也发明过乘法表,但是当时他们大多数都太弱了,没有进制这一概念,所以理论上他们就需要一个无限大的乘法表。事实上,即使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也只能费尽心力用字号来表示一些大数。

所以,如果穿越到古代欧洲,你会发现你竟然比数学之神阿基米德还强,因为他竟然还是通过累次迭加法来计算乘积的,而巴比伦人计算7X9更是这样的:7×9=((7+9)×(7+9)-7×7-9×9)/2=(256-49-81)/2=126/2=63。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作为中国人很幸福?

直到13世纪初,伟大的阿拉伯人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之外,他们才给欧洲人民带去了我们的十进位乘法表,但在当时的欧洲,这种新乘法只有大学才有教。也就是说,在欧洲中世纪,能够整除一个大数的我们仍可以被称作是数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