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背后的历史:击退倭寇的不是丧尸,而是一支大明精锐之师

2020-07-19 13:18:40 作者: 《王国》背后

攻克平壤后,李如松又派其弟李如柏率八千精兵攻打开城,迫使倭寇焚城而走。

明军入朝不到半个月,就相继收复平壤、开城和朝鲜北方四道。面对明军的犀利攻势,倭寇不得不收缩防线,用重兵守卫汉城,伺机与明军决战。

2、碧蹄馆之败

收复平壤、开城后,李如松乘胜追击,一路南下,公元1593年正月底,明军抵达离汉城只有三十里的碧蹄馆,在这里,他们与倭寇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史称“碧蹄馆之战”,也是明军入朝以后的首次大败。

对于这一场失利,《明史》中的记载是:

“官军既连胜,有轻敌心。二十七日再进师。朝鲜人以贼弃王京告。如松信之,将轻骑趋碧蹄馆。”

入朝以后,由于明军连战连捷,李如松开始轻敌。再加上这时倭寇用计,派朝鲜人向他提供了假情报,说:倭寇已弃城而走,汉城城内空虚。

这让李如松更加放松了警惕,结果导致以轻骑兵为主的明军在碧蹄馆“猝遇倭,围数重”,被倭寇的伏兵团团包围。

壬辰倭乱

混战中,倭寇发起“斩首行动”,直取李如松本人(“一金甲倭搏如松急,指挥李有声殊死救,被杀”),李如松的部将赶来相救,被倭寇杀死。幸好他的弟弟李如柏、李如梅及时出手,“射金甲楼坠马”,才让李如松化险为夷。

碧蹄馆之败,《明史》多有隐晦,并未交代明军伤亡的具体人数,只说“官军丧失甚多”。而在日方的史料中,明军的伤亡数字是一万余人,甚至“江水为之不流”,这多少有些夸张了。

3、收复汉城

碧蹄馆之战后,明军与倭寇进入僵持阶段,由于当时已到朝鲜雨季,明军的重型火炮无法运输,因此李如松便分兵据守平壤、开城等地,对汉城围而不打。

壬辰倭乱

而战机说来就来,3月初,倭寇分兵攻打幸州,李如松则趁机派出敢死队,潜入倭寇屯粮的龙山,将这里的粮草付之一炬。

失去了龙山大仓,盘踞在汉城附近的数万倭寇陷入无粮下饭的艰难境地,他们只能放弃汉城,退守釜山,并向明军提出议和。

而李如松得以兵不血刃收复了汉城,李昖成功车驾还都,重为朝鲜之主。

不过,由于此前倭寇的破坏,汉城已经断粮,城内竟发生了“人相食,有死者,顷刻屠割,血肉狼藉”的惨剧,而这一幕,也像极了《王国》第二季末尾,丧尸在王宫内争相食人的场面。

明神宗派李如松入朝后,在天时、地理都不利于的情况下,明军很快收复了朝鲜三都,平定了“壬辰倭乱”,这种功绩对于李氏朝鲜来说,如同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