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元年,秋,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在诗中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好景不长,天宝三年,春,李白被放还乡,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只有一年多。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请听题,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会被开除?
一
相信很多小伙伴会脱口而出,是因为李白恃才傲物,不懂规矩,又或者李白不愿意阿谀奉承,刚直不阿得罪了人。
那么到底得罪了谁呢?箭头直指高力士。
于是乎,便有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宫里待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权贵们早就看不顺眼了,尤其是对高力士。
似乎该来的总会来。公元742年,李白酒醉应唐皇召集前去皇宫为杨玉环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李白假意醉酒,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遂应之。此后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
很显然,在这个故事里,李白因为得罪了高力士,所以被开除。
二
如果把高力士换成李辅国,或者杨复恭,或许都说得过去。虽然高力士称不上是什么好人,但他也没坏的十恶不赦。
这人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甚至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也就是说,他是太监里的好人。他会因为李白侮辱了自己,而算计受李隆基赏识的李白?可能会,但未必会直接把李白开除掉。
在这件事上,高力士这只皇犬很可能是背锅的,因为还有第二个故事。
三
这不是阿信的臆测,而是出自宋人洪迈。
一般而言,文人墨客有个习惯,会把情绪写进作品里。李白遭此不公,必然也会这么做,果不其然,洪迈在李白的《雪谗诗》中就读到了这么几句:
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秦皇太后,毒亦淫荒。
什么意思呢?汉高祖的吕后,与其臣属审食其私通;秦始皇的亲妈,也与其宫人嫪毐淫乱。唐诗明明应该应该是高雅的艺术作品,李白为何会写这个呢?甚至于在后面还补上:
辞殚意穷,心切理直。
如或妄谈,昊天是殛。
意思是说,我李白讲的每句话都是情真意切,如果有半句谎话,愿受天打雷劈。
李白为何要发此毒誓?是因为他对高力士的恨?很显然不是,高力士是个太监,没有作案工具和作案动机,那么是谁呢?
洪迈答:是杨玉环。
四
很显然,吕后和赵太后,影射的不是高力士,而是杨玉环。
洪迈说:予味此诗,岂非贵妃与禄山淫乱,而白曾发其奸乎?不然,则“飞燕在昭阳”之句,何足深怨也?
啥意思呢?这又是一桩公案,说的是杨玉环和安禄山之间的丑闻。洪迈读了李白的《雪谗诗》,推导出一个细节:杨玉环和安禄山是情人关系,而李白揭发了他们的丑事,于是被贬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杨贵妃会因为李白的一句“飞燕在昭阳”而对李白耿耿于怀了。不是因为责怪李白把自己影射成出身不好的赵飞燕,而是因为李白揭发了自己的丑事。
否则,她实在没必要屡次三番的为难李白。甚至于,唐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臆测,历史本就近似于故事,千年前的恩怨早已经烟消云散,不可考证了。
五
但,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你发现了领导的隐私,你会像李白那样揭发吗?
相信有朋友会说不会,甚至是鬼谷子也说“圆以道之”,不了解具体情况,要圆滑些。
从职场权术的角度看,肯定闷不吭声是最优解。甚至有人会为自己的机智圆滑而沾沾自喜。
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质疑杨玉环跟安禄山之间是纯洁的,理由各种各样。这也不足为奇,我料想,彼时的兴庆宫里每个人都是如此的懂事,明明知晓真相,却人人自保,假装看不见。
于是,他们才敢明目张胆的作恶,因为他们知道人们实在是“太懂事”了,不会可能说出来。
奈何,李白不是个“懂事”的人,他实在看不下去了,甚至他察觉到了大唐大厦将倾,于天于地,于人于己,李白觉得自己有责任说,甚至他写诗道: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尝有。
立言补过,庶存不朽。
包荒匿瑕,蓄此顽丑。
阿信做了个翻译:
你们都以为我是嗜酒不懂事,所以被流放。
可我已经五十岁了,真的不明是非吗?
我实在不能隐瞒着那个真相了,请让我永垂不朽吧。
我知道隐瞒的代价,无非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那么就让我遭受所有的指责吧,过去的,现在的和以后的。
是的,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指责李白不懂职场潜规则,缺乏政治素养,嗜酒如命,恃才傲物。可是,大唐都快完蛋了,还搞政治?
“我,李白,实在是不想装傻了。”
终于有一天,他鼓足了勇气走向了李隆基,他说:皇上,臣下发现贵妃与安禄山有染。
李隆基说:你滚。
李白的哨子终于没吹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6年,杨贵妃被赐死。同年,李隆基退位。出来混,他们终于还是还了。
人在职场,有些事,知道却不能说。有些事,说了也没人信。有些事,说了便是伤人面子。有些事,说了伤人不利己。
但是,如果你问李白:人在职场混,什么品质最重要?他一定会告诉你,不是圆滑,是耿直。
那么,你认为李白到底该不该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