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是“良药”还是“毒物”?无论它多流行,反正老百姓吃不起

2020-07-19 21:06:30 作者: 五石散是“良

魏晋南北朝,是个动乱不堪的时代。

政权的快速更替、频频发生的战争,造成当时的人们寿命短暂、心灵空虚;士大夫阶级、官宦人家更是为求精神上的寄托,而追求养生之道。

一般说来,养生的途径分为两种。一种是谨慎摄取原本食材中的养分,来维持身体所必需;另一种则是服用保养品。

在当时,保养品就是丹药,其成分以药材、矿物为主。人们认为服用之后即能达到治疗病痛、提升人体机能的效果,甚至帝王的长寿愿望,也寄托在这些丹药上。

嵇康画像

魏晋时期的养生观念,诚如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言:

以嵇康的观点看来,人若想养生延年,必须注重精神上的平和,还要搭配呼吸吐纳的方法,再加上服用丹药,便可达到长寿的终极目标。

其实,在嵇康之前,服食五石散已经成为当代的时尚风气。例如以才学和姿容闻名于世、在士人间颇有声望的何晏,就曾发表过自己服用五石散的心得:

何晏认为,服用五石散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觉得精神焕发。事实上,纵情声色的他,极为推崇五石散的功效。以他的地位和影响力来说,可以见得五石散的服食风气,一定盛行于当时士人之间。

何晏剧照

事实上,服食丹药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朝代。早在秦汉时代就有专门研究炼丹术的人,当时人们相信矿物药的效用,远大于草木药。

这股服药的风气,随着东汉晚期道教正式成立之后更加兴盛。在呼吸吐纳的方法之外,炼丹服食五石散直到唐朝都还蔚为风尚。很多人都靠着由金属矿物提炼而成的丹药,来追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

五石散的成分,有数种说法。虽然名称稍有异,但大抵的材料内容是相差不远的。其成分是由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侯氏黑散”和“紫石寒食散”两帖方子增减而成。而“五石”,指的是礜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和石钟乳。

其中的紫石英和白石英,都是好的药方。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一帖“紫石英汤”,可以补体虚以及治疗怕冷的痼疾,此方中就使用了紫石英和白石英。

孙思邈画像

事实上,“五石”中的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和石钟乳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列为上品之药,但礜石有毒性,导致服散之人以其中毒深浅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身体反应。

五石散又名为“寒食散”,所用的矿物药都含有大热的特性,《千金翼方》中也提到:

可见,服散的人只能吃冷食物,洗冷水澡,并且穿着通风轻薄的衣物,来使身体感觉好受一点。

不仅如此,为了发散药力,必须喝温热过的酒来疏导气血,还要散步或是奔走来“行散”。

《世说新语》中便记载了两则“王恭行散”的故事。

“服食五石散”剧照

一日,王恭在京城服五石散后行散,步行到弟弟王爽家门前,问他说:“你认为古诗中哪一句最合你心意?”王爽想了想还没回答,王恭便自己吟咏了两句自认为最好的诗句——“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还有一次,王恭早起行散,走到了京口谢堂,看见沐浴在晨露中的桐树清新俊挺,便想起了从前交情深厚的王忱而有所感。

从这两个故事看来,王恭在行散的过程中颇有闲逸之思,可能是药效发挥,让人感到精神振奋之故。

“行散”看似轻松惬意,但服用五石散后必须注意的饮食细节,是万万不可马虎的,《世说新语》中还有两则相关的记事。

其一:西晋开国元勋何曾,想在晋文帝司马昭的面前,用母丧的礼教规矩,来攻击阮籍的行为不检。但晋文帝却认为当时阮籍“有疾服散”,遂以“饮酒食肉不违背礼教”,来驳斥何曾。

阮籍画像

其二:桓温之子桓玄被任命为太子洗马,船停泊在荻渚,即将要出发前往京城。王忱知道了这件事,虽然服散之后已有醉意,却仍然坚持要去找桓玄。

桓玄备了酒招待王忱,但因为王忱服散后不能饮冷酒,所以便频频呼唤仆人把酒温了再拿来。

没想到,“温”字犯了桓玄父亲的名讳,桓玄因此感伤落泪,王忱知道自己失言了,便想告辞离开。

桓玄拿了手巾擦泪,留下王忱说:“犯讳的是我家,又干你何事呢?”王忱听了便感叹桓玄心胸豁达。

看来,“行散后必喝温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服散之后不注意饮食,甚至会有性命之危,《晋书》便记载:

裴秀服食了五石散,应该只能喝热酒,他却喝了冷酒!这么一个人才,在48岁时便英年早逝了。由此可见服散之事不可不慎。

何晏剧照

自何晏开始推崇五石散有“使体力强盛和神明开朗”的功效后,当时上层社会的贵族们也形成了服散的风气。

信仰五石散效用的人不在少数,嵇含更写了一篇赞扬之作——《寒食散赋》。他在赋中说自己的孩子生了重病,奄奄一息之际服食了寒食散,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病就好了。

事实上,五石散中的药石相当贵重,没有一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人根本买不起。而且,服散后要注意的饮食和起居细节很多,忙于生计的市井小民,根本无暇也无力行服散一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