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七国之乱的锅,该由晁错来背吗?

2020-07-20 11:05:28 作者: 西汉七国之乱

刘启与刘贤弈棋

没成想,一时失手,棋盘甩到了刘贤的脑袋上,刘贤不治身亡,如此一来,吴王刘濞的嫡长子没了,而刘启又是皇太子,未来要继承西汉大业的继承人,怎么治罪?“天子与庶民同罪”固然不错,可人都是有私心的。

封建时期的帝王就更是如此,你让汉文帝把“皇太子”给问罪了?那肯定不可能呀,所以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而吴王刘濞气不过,又无力反抗,所以也就只能是从此称病在家,拒不上朝,而且据《汉书》记载,后来也确实表明吴王刘濞是在装病,就是不愿意见汉文帝以及汉景帝。

另外,为什么吴王刘濞要把刘贤的棺椁又送回长安安葬,明白就是想给“刘贤”讨个说法,如果把这个“因果关系”延伸到后面的“七国之乱”的话,那么意思就很明显了。

什么分封制的弊端、晁错的“削藩令”,其实都只是“七国之乱”的一个诱发因素,毕竟分封制的弊端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晁错之前,贾谊也已经提出了削藩,虽然方法比较“文”,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没有晁错的《削藩策》,只要吴王刘濞觉得时机成熟,那么他就肯定会反,“嫡长子身亡”的仇可真不是随随便便几句话或者表面上的“皇权压制”就能过去的。

更何况当时汉文帝为啥别的不找,专门找刘贤去长安陪刘启,明摆着就是因为吴王刘濞“诱受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已经对汉文帝手中的“皇权”形成了威胁。所以才想办法把刘贤弄到长安,目的就是为了将刘贤作为“质子”,威胁吴王刘濞。

同时亦是足以证明吴王刘濞的反心早就已经有了,或者是已经有了策划谋反的迹象。

而晁错提出《削藩策》之时,西汉皇室显然已经无法对“吴王刘濞”产生什么有效的胁迫,而吴王刘濞经过多年的暗中谋划,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差的就是一个契机。

好巧不巧,晁错的《削藩策》,便是吴王刘濞打着“诛晁错、清君侧”大旗的契机,也唯有这样,他才能以“奸臣当道”的理由名正言顺的获得其他宗室以及民心的支持。

否则若是打着为“刘贤”报仇的旗号造反的话,先不说其他诸侯王愿不愿意陪他冒这个风险,“民心”这块他就过不去,更何况“刘姓诸侯王”终归属于西汉皇室的分支,同室操戈这一说于情于理也都说不过去。

所以借晁错来背这个“七国之乱”的锅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但实际导致“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却属实是因为吴王刘濞的嫡长子“刘贤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