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朝代的兴或衰,最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这句话有道理吗?

2020-07-16 06:41:22 作者: “无论朝代的

对于百姓而言,战争永远是最大的伤害,但是王朝强大,可能也不是什么好事

在过去的几千年的帝王制里,无论朝代的兴与衰,老百姓都是最苦的。国家衰败,豪强就会通过战争建立新王朝,这给百姓带来的伤害自不用说。但是在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从春耕到秋播,全靠人力来完结,百姓就算遇到盛世,国家无论是修筑宫殿还是攻打外国,百姓都要付出徭役和兵役。

举个例子,在盛唐,如果皇帝下令修建飞山宫,政府就会征派徭役,那些工人是风里吹,雨里淋,太阳晒。缺衣少食的忙到工程完毕,只剩下半条命,更有半条命都没有的。汉武帝的扬我国威更是以牺牲百姓为代价,匈奴是打完了,百姓也快用尽了,所以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才有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国历史5000年,前前后后一共有13个大一统王朝,平均每个王朝都不过400年的国祚,更别说中间还有乱世的割据政寿命更短,每次政权更替,胜利的一方成为这片大地的新主人,拜将封侯,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新皇的地位是牺牲了多少百姓将士的性命才得以换取。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都无法改变农民自身命运的原因,即使农民起义推翻了腐朽的王朝,但农民起义领袖并不能引领社会前进,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新社会;相反,农民起义领袖会堕落为新的皇帝,比被推翻的皇帝更荒淫无耻。洪秀全如此,李自成也是如此,两个人的悲惨下场也是必然的。

正所谓一句俗语说得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里的水,运用在这个话题,我么可以理解为百姓,俗话说得好,百姓是古代王朝的根基,百姓幸福,朝代就安全,百姓不幸福,王朝就会被推翻,所以说,百姓才是古代朝廷的根基。百姓最苦的话,那么这个朝代就会动荡不安,所以无论朝廷兴与衰,百姓最苦。

当天下太平,兴盛时,每个行业都得到了发展,百姓种的粮食产量增多,但价格下降,朝代需要建立宫殿,运河,长城,也需要百姓,而且天平盛世,就意味福利待遇更好,但百姓永远是百姓,享受的权力少,福利少,福利都被其他的分去了,同样的待遇不同的兴衰,对百姓来讲是一样的,就那现在来说,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想当官呢?

正所谓一句俗语说得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里的水,运用在这个话题,我么可以理解为百姓,俗话说得好,百姓是古代王朝的根基,百姓幸福,朝代就安全,百姓不幸福,王朝就会被推翻,所以说,百姓才是古代朝廷的根基。百姓最苦的话,那么这个朝代就会动荡不安,所以无论朝廷兴与衰,百姓最苦。

打江山,老百姓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坐江山,享受的事。轮不到老百姓,社会的底层是老百姓,所以,江山永固,不过是梦,因为百姓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官逼民反,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将来不存在朝代更替,只需要不断完善宪法,真正做到以国为本、以民为本就行了。也就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类文明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就像现在核不扩散条约和不率先使用核武器一样,就是地球所有生命的利益高于某个国家利益,相当于现在的地球宪章,需要所有国家尊守。伊朗、朝鲜就受到制裁。公权力受到制约或者私权大于公权,就不会出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现象,国家机构只是宪法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是帮人民管理着国家,这就是文明发展的最终模式。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江山如故,朝代更迭,统治者化国为家换了一茬又一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自古以来,亡的都是统治者,亡的是朝代,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仍屹立五千年,所以,亡国与亡天下是伪命题,是统治者把统治集团的意志上升到国家的意志。如黄宗羲所言,''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封建社会的“民本”思想,不是以民为根本而是以民为资本,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意味着有更多的粮食、税收、兵员,因而能够在统一战争中占据优势。得中原者而得天下。李世民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方面能够使统治者敬德保民,心存百姓。但是也能从侧面印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关系,为了能够让江山社稷千秋万代,不可小觑人民力量,要善待臣民。本质是维护自身的统治稳固。在《雍正王朝》的第一集里,康熙说道,黄河水患如不治理,今天淹的是百姓明天淹的就是这座紫禁城。封建统治的本质是维护一姓的统治利益,在他们看来,全民皆敌。历朝历代对于造反都是采取最为严酷的法律手段、暴力手段进行严酷的镇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