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二十五年(西历1392年),大明朝的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在之后册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大明朝的太孙。
朱元璋去世后,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历史上的建文帝。建文帝登基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长达数年的战乱,建文帝战败,朱棣夺取政权。
只是很多人对此感到疑问: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这样岂不是可以避免靖难之役?
个人感觉,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的原因如下:
宗法制影响
朱标之所以成为朱元璋的继承人,其原因并非在于有什么特殊才干,而是因为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历朝历代,嫡长子继位都是轻易不能更改的规矩——这便是宗法制的影响。
朱标死后,按照宗法制的规定,此时朱元璋能选择的皇位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嫡次子——秦王朱樉。按照规矩,嫡长子去世后,次子可以进位行使嫡长子的权力;另一个则是嫡长孙——朱标的嫡长子死的早,朱允炆虽然是朱标的次子,但因为长兄身亡,自己顺位继承朱元璋的嫡长孙地位。
概括一下:即便是朱元璋确立朱允炆为太孙,而是改立太子,也只能选择秦王朱樉。而朱樉在其封地就因为“好事多为”而民怨沸腾。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也知道大明朝断乎不能出个“秦二世”,因此相比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朱允炆为继承人。
而朱棣,是排不上号的皇位继承候选人。
小概率事件
对于朱棣的才干,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因此,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也曾担心自己去世后,朱允炆会不会面临某个藩王造反而失去皇位的情况。为此,朱元璋问过朱允炆:如果你的叔叔不服你,造反怎么办?朱允炆表示自己会“先礼后兵”——既不给叔叔们造反的口实,如果对方执意造反,自己在兴兵讨伐。朱允炆的回答很让朱元璋满意。
但实际上,如果朱允炆真的按照自己答复朱元璋的话来执政,靖难之役本可避免:因为靖难之役的爆发和建文帝的兵败都是小概率事件。
建文帝登基后,早就抛弃了之前所说的“先礼后兵”,而是对藩王进行疯狂杀戮,最终,朱棣认为横竖终是一死,于是死里求生起兵造反。而建文帝之前的所作所为,也让其余藩王寒心,可以说靖难之役一定程度上有建文帝为渊驱鱼、自己为自己树敌的属性。
而建文帝的军队有多次可以致朱棣死地的机会,但都被建文帝所浪费。
因此说,不论靖难之役的爆发,还是建文帝的失败,在朱元璋眼里,都是小概率事件,很难发生的事情,因此,朱元璋不会因为小概率事件而传位给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