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之所以笑到最后,原因有很多,商鞅变法只是其中一环

2020-07-22 12:17:35 作者: 秦国之所以笑

毫无疑问,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根源,没有商君变法前,秦国内忧外患,基本上毫无生机,这才有孝公励志图强一心变法。商君变法后,秦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不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还是行政制度还是民俗,商鞅可以说对整个秦国社会来了次外科手术式全面大改造,焕发了整个秦国的生机,而后经数世积累而统一天下。这个重要性,离秦朝较近的贾谊在《过秦论》开篇就提出来了。

第二点,我们现在从司马迁笔下看不到秦孝公和商鞅的具体交情是怎样的,但是要在一个国家搞变法这样的大事。没有绝对的支持和信任,是肯定搞不成的,可以想见,秦孝公和商鞅当年绝壁是一对志同道合互相依赖的君臣。搞变法的君臣组合里,像这样一直到最后都没出反复,应该为数不多吧,难道能说他们不是极其君臣相得?

六国君主跟贵族矛盾确实挺激烈,楚国不说了,吴起变法,楚悼王不就是要打压贵族吗?赵国,武灵王搞了个胡服骑射,你看国内多少人反对,公子成虽说回了不反对但最后还不是得空把主父饿死了?燕国,燕王哙和子之应该也是个好例子。魏韩齐,三国虽然看似矛盾没那么激烈,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篡位得来的政权,对自家贵族防范都很严,大家看孟尝君、信陵君、韩非子这些有才学有能力的贵族哪一个不被猜忌受到重用了?这三国变法都没改变贵族世袭问题,都是经济吏治手腕权谋方面的改革,充其量只是“人治”改革,要是真拿贵族开刀,像楚国、秦国那样,肯定也是大波澜。

秦国之所以笑到最后,原因有很多,商鞅变法只是其中一环。论变法,最早的是晋,三家分晋后,变法较好的是魏,秦的变法也有部分参考魏国,魏变法后,战国二百多年,有一半时间是魏国独大,之后一半时间则是秦齐,秦楚,秦赵争霸,可见,秦变法后也不是一个以一挑六的超级大国,它只是施行了适合本国的制度,别国学不了,也不用学,秦国持续稳定积极的政局才更重要,秦始皇帝是奋六世之余烈,才有一统天下,决不仅仅一场变法而已!

关键在于法制永续,秦国保持了法制的长期存在,从孝公到始皇有6、7个国君,但是法制内容没有因为国君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就保证了后续的6、7个国君没有昏君,而对于其它六国来说,能有一代是明君就了不得了。统一天下是几代君主积累完成的,至于后来秦国法令逼得老百姓没法活那是另外的事情了。

再看秦孝公“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明天下”可知其仅仅是穷困到沦为夷狄而只想强盛攻伐而已帝道、王道、霸道都不是秦孝公想要的,他想要的只是让自己成为强盗返看商鞅,他难道真的想让秦孝公成帝道、王道、霸道么?他自己就想当强盗,他只是去找一个与他同气相求的人而已商鞅其人也根本成不了帝道、王道、霸道的辅佐他求的不过也是秦孝公所求,不能待,显身天下,而已。

虽然大秦帝国是小说,但总是感觉书中所写的商鞅一片赤子之心是真实的,所谓谋反,从来都是胜利者给失败者所加的借口,姑且不论是否真有其事,即使真有,他谋反成功又如何?已经位极人臣,不可能取代嬴氏,为了自保,大可以离开秦国,隐匿山林,所以我觉得商鞅根本不可能谋反,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保住变法的胜利果实,而走上祭坛,商君变法,依靠的是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力度之大影响之深,甚至影响到了继位的秦惠文王的权力,改革派深服商君唯令是从,甚至平民中一度有“只知商君不知秦君”的状况,因此,杀掉商鞅也是势在必行,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