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没有杀吕伯奢一家?《魏书》虽多方维护,但也认可这一现实

2020-08-03 22:12:35 作者: 曹操有没有杀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董卓入京,窃取朝政,开启了东汉末期更为混乱的局面,也是这一年,曹操逃离洛阳,东归陈留,拉起一支队伍,参与讨董战事中,不过在曹操东归途中,路过好友吕伯奢的家,演义中提到了,曹操因为起疑心,杀了吕伯奢全家,再度出逃,并留下了后世被人熟知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那么曹操到底有没有杀吕伯奢一家呢?如果杀了,那么是因为什么原因杀的呢?

首先要说的是,历史上曹操并未行刺董卓,他只是拒绝了董卓封的官,选择隐姓埋名出逃,曹操预测到董卓作乱之举难以长久,跟着董卓混,最后容易自己也搭进去,所以他只能出逃洛阳,东归陈留。

而且曹操于陈留起兵的原因是董卓擅自废掉了汉少帝,有这么一个天大的借口,曹操才散尽家财拉起一支队伍,开始拉拢各方讨伐董卓,但是你能说曹操刚刚出逃时就有这想法吗?如果不是董卓太过分,废了汉少帝,曹操也得不到这个机会吧。

总的来说,曹操刚出逃洛阳的时候,一来没有行刺董卓,二来没有征讨董卓的必要动机,而且估计当时不愿接受董卓给的官的人很多,董卓有必要下令追杀逮捕每一个人吗?当时董卓才算勉强掌控朝堂,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到京师以外大部分地区。

《魏晋世语》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

《魏晋世语》记载了曹操在东归途中路过中牟时被抓住过,演义里写的是陈宫,私自放了曹操,这里多说一点,中牟在吕伯奢家以东,也就是说,吕伯奢事件发生在此之前。

这里写中牟的“掾”,也就是中牟县的辅佐官员得到了董卓的书信,要缉拿曹操,但是个人感觉不合理啊,董卓怎么会给一个小小的佐吏写信,正常应该是以朝廷名义下达的布告,董卓私下写信给中牟县的官员这是什么个情况?所以我个人认为,曹操在中牟被抓不假,但是董卓所谓的缉拿信件还没有到。

话说回来,关于吕伯奢一家被杀事件,《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是其他史料是有所涉及的。

《魏书》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魏晋世语》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这三处记载,都是裴松之在引注《三国志》时所采纳的,也都明确了一件事,那就是曹操在吕伯奢家真的杀人了,不管动机如何,杀人后,曹操如何的后悔,但是都离不开杀人这一事实。

尤其是《魏书》的记载,更是给了足够强的史料基础,《魏书》是曹魏时期,王沈与荀顗、阮籍一同撰写的,所以在言语间都是对曹操的维护,简单来说,就是故意漏掉表现曹操品行不好的小事,对于严重损害曹操形象的事件,一定要找到理由,多方维护。

所以说在《魏书》里面,记载吕伯奢事件中,曹操完全是正义的,是被迫出手的,只不过记载也存在严重的逻辑不合理,首先是既然是好友之家,好友而儿子竟然带着人想要抢断曹操的财物,这能是好友之家吗?曹操这么机警的一个人,回去投靠一个靠不住的好友家。

再者曹操不是自己,还有数人跟随,曹操也是人多势众啊,而且是军旅之人,吕伯奢儿子犯傻了?要抢劫曹操的财物,最终被反杀?所以说《魏书》的记载更多的是隐藏曹操杀人的真正意图而已。

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既然《魏书》都没有回避曹操杀人这一现实问题,那么也就是说曹操的确在吕伯奢家杀人了,但是具体杀了多少人,为何杀人,就不得而知了。

《魏晋世语》和《孙盛杂记》都是说曹操因心疑,而杀了吕伯奢一家,但是有意思的是,三处记载,都没有说曹操是否杀了吕伯奢,因为吕伯奢不在家,当然不是说吕伯奢去买酒肉了,能跟曹操是好友,家里怎么会没有酒呢?

唯独不同的是,《魏书》里写但是吕伯奢不在,也就是吕伯奢不知道曹操来到自己家,而《魏晋世语》则透露出另外一个意思,也就是在曹操到了吕伯奢家后,吕伯奢出去了,因为什么没有记载,反正是出去了,留下儿子招待曹操,这让曹操起了疑心。

综合《魏晋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记载来看,当时的情况可能是,曹操因为吕伯奢出去了,吕家准备招待曹操时动静太大,“闻其食器声”,注意不是因为杀猪啊,总之就是声音太大,而且是在晚上,所以曹操提前动手了,杀吕伯奢一家,还说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所以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过于紧张的曹操,抱着宁可错杀,不肯放过的想法,杀了吕伯奢一件,毕竟他是“间行东归”,也就是走小路,按理说他应该不知道董卓是否下达了缉拿自己的布告,他只是担心董卓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在逃难途中,路过友人吕伯奢的家,想要暂时歇一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