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国库被银子堆满了,怎么办?皇帝:宁积于人,无藏府库

2020-08-05 11:12:14 作者: 宰相:国库被

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意思是国库的金银早已充盈,国库装满了,那些财宝没地方放需要堆在走廊才行呢!

看到这句话,人们大多猜想这可能是唐代的贞观之治亦或者开元盛世,也可能猜到这必然是清朝的康乾盛世,甚至猜到晚清的嘉庆年间似乎也说的通。

府藏皆满,这是何等富强的证明,预示着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民可外户不闭,世称大同。那么这样的丰功伟业是哪个朝代哪位皇帝缔造的呢?

隋文帝杨坚

府藏皆满的盛世“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段,曾无减损。”

这段话出自《资治通鉴 隋纪》,而上书提到的“帝”也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上司告诉隋文帝府藏皆满,隋文帝非但没有骄傲自满,甚至质疑了上司的上报,阐述说“朕现在对待百姓使用减轻的赋税,对待大臣又多多赏赐,怎么可能造成府藏皆满的情况呢?”

隋文帝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奉行的是养民政策,清赋税少劳逸,对待老臣也没有当堂反目反而多多优待。隋文帝质疑国库,实际上就是说,我把钱都散出去还能挣到钱,那岂不是我手下的这帮人强征赋税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不义之财吗?

而这位上司也是早有说辞,入者常多于出,意味着就算圣上把钱散出去,收着很低的赋税,咱们还是能进来的比出去的多。这也侧面说明,当今天下是盛世,百姓多产富足,才能让国库充盈。

隋文帝听了这话才放过了这名上司,接着便说了一句话“宁积于人,无藏府库。”宁愿都散给百姓,也不要把这些钱留在国库里。这句话不是空谈,紧接着隋文帝就颁布了几条政令: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正是隋文帝惠民养民的政治主张,让隋文帝仅仅在位十三年就迎来了隋朝的盛世:开皇之治。

乱世出英雄

而这盛世的源头,也正是来源于隋文帝,杨坚。

公元568年,杨坚子承父爵,在父亲杨忠手中接下了爵位。自父亲杨忠死后,杨家一直被当朝皇帝宇文邕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即使杨坚的女儿被宇文赟选为皇后,宇文赟依然对杨家抱有敌意,甚至当面对皇后说过要杀杨全家。

可杨坚深知宇文氏内心算盘,也一直小心翼翼,从未表现过任何不礼之举,本本分分为宇文家谋划,这才每每化险为夷,在宇文邕去世之前,还是杨坚提议镇守边疆才终于消化了宇文家的仇怨。

再后来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早逝,他的儿子宇文阐,一个7岁的小皇帝上位,杨坚这才被召回当了宰相,最后才大权独揽,夺权登基。公元581年,周静帝即宇文阐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杨坚大手一挥南下伐陈,开始了三百年乱世的终结,三路大军齐发,大势所向,战无不胜,陈朝最后一个皇帝被俘。

公元590年,隋朝使者韦洸抚慰岭南,岭南众地皆向隋称臣,至此天下一统,隋朝的时代开启了。

隋文帝杨坚

惠民养民,大举改革

统一之后,随着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杨坚也渐渐把重心放到了改善民生这一方面,上面我们提到的对话,也正是这一时期轻徭薄赋的代表。

杨坚的改革是全方面的,而对百姓来说,经济改革是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切身切实的。自五胡乱华到南北并立,全国上下无不在动荡之中,今天我住在这里拜的还是这个圣上,等到了明天圣上就换人了,可能都不叫圣上了得改口叫可汗了。

政局的动荡意味着赋税的强征暴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易子而食的典故也多是南北朝时发生。

隋文帝稳定经济,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把黑户壮丁系数统计完成,有将近四十万的男男女女重新登录在册,让税收提升了一个重大的层次。再给新补全户口的各人员完整的社会福利,使他们不必要东躲西藏与普通人一样正常的生活与劳作,还为国家充盈了国库。

隋朝的税收在如此低比例的情况下仍然能有大量资金入库,还与隋朝推行均田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均田制让那些流离失所的农民都有了自己的田地,从而更好的劳作,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提高了生产力,让隋朝的天下成了盛世。

杨坚还废除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让世族官僚对朝廷命脉的垄断结束了。即稳定了朝政,阻止贵族一家独大,也给了平民百姓上升的空间,做到了一政多用。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廷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开皇元年也就是公元581年,全国不过400多万户等到了天下一统的开皇九年,全国就已经增长到700万户,是动荡年代里的巅峰数字。

这一数据下次被超越,还要等到中国古代盛世的巅峰,开元之治的时候了。

结语:

这样的一位好皇帝,最后却死于非命,这也是不得不让人惋惜的一件事。何苦生在帝王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