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余姚的阳明心学,为何能在日本独辟蹊径?

2020-08-25 08:12:53 作者: 源起余姚的阳

日本武士阶层,大约在源赖朝时期开始正式形成,武士开始获得合法身份,成为一种特殊的受雇于领主的阶级,后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道最主要的职业信条主要有:忠、义、信、勇、仁、礼、诚、信誉,其中忠为第一绝对信条,要求武士对主君要绝对无原则服从和忠诚。

德川幕府末期,借石门心学在日本各阶层传播的东风,武士阶层开始从上到下笃信阳明心学,并将阳明学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称“王阳明是最伟大的解说者”,以致到了武士莫不研读阳明先生的著作的地步。明治维新前后的阳明学信徒,如大盐中斋、吉田松阴、西太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纷纷加入将阳明学与武士结合的浪潮中,造就了日本近代以来融入民众血脉中的武士道。由此,武士道不再只是一种身份并不高贵的职业技艺,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日本国民心学。

武士道将“良知”解释为“独知”,是达到武士最高道德“忠”的路径,刻意回避阳明先生将“致良知”视作儒学的正法眼藏的事实。

阳明先生以平叛、镇乱为耀眼的事功,以军事家的身份说“破心中贼难”。武士道认为,“心中贼”是对死亡和杀戮的恐惧,只有战胜“心中贼”才是一名合格的武士。

王阳明雕像

阳明先生说“心外无物”,体现儒家的最高追求——“万物一体之仁”。武士道则发挥为“无心之心”,即视杀人者、被杀者都是不存在,方能达到武士的最高技艺。

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主张践履工夫,通过“事上磨练”以实现“致良知”的人生真谛。武士道虽将“知行合一”视作最神圣的武士信条,但是认为“知”不是目的,而是为“行”服务的手段。武士必须无条件完成主君交予的任务,否则则自杀谢罪,这形成了武士独特的剖腹自杀传统。

阳明先生说“四句教”,进一步分化为“四有说”、“四无说”。武士道在“四无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认为良知与善恶无关,是一种绝对“无的哲学”,认为人生是无尽的虚无,只有死亡才是真实。

总之,武士道是由明治维新时期的阳明学者及阳明先生的崇拜者,结合日本国内倒幕维新等问题而创造而来,并将之深深烙印在其民族血脉之中。

日本阳明学的他山之石

日本阳明学通过鼓舞人心的事功学、通俗易懂的石门心学、民族烙印的武士道三大要素,体现了阳明学的强大的行动力,在日本造成两大事功:一为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本有一个东亚弹丸小国,一跃成为近代亚洲强国;二为日本二战后国家崩溃,国民经济最终得到成功恢复。由此,阳明学在日本近现代逐渐封神。

以南橘北枳作喻,王氏心学在华夏,则为阳明心学;在日本,则为阳明学,虽一字之差,却有千里之差。但正可借日本阳明学之石,可攻我国阳明心学之玉。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姚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