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袁说杜月笙
1931年,杜月笙44岁,杜家祠堂正式落成,一座耗费四十余万两的顶级“豪宅”。不但能放杜家祖宗牌位,还有会议室、休息室……等。
并且为了彰显自己是孝敬祖辈的,不忘本;自己要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杜月笙还召集老家数千的杜姓人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近亲,只要名字姓杜,统统拉来搞起了“奉主入祠”典礼。
民国官场、商界的大佬对此非常认同,更是纷纷道贺,大肆的赞扬杜月笙的“孝心”。时任民国总统更是送出了写有“孝思不匮“的牌匾。
“孝思不匮“一词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由此可见,杜月笙在众人面前,“大孝子”的身份是完全做实了。
然而就是这么“孝”的杜月笙,在父母该如何下葬这个问题上,其做法,让很多人直呼不能理解——不让父母入土为安,裸露棺椁任风吹雨打。
孝父母,是子女最大的孝道,入土为安则为中国古老意识中,去世之人最恰当的去处。杜月笙不下葬父母,让棺椁裸露,有十足的“大不敬”嫌疑?难道杜月笙的“孝”是装的?
真是如此,他骗过了身边所有人,包括当年,中国权力最大的时任总统。
其实不然,杜月笙父母不能下葬另有隐情,不是杜月笙不想下葬,让二老入土为安,而是客观条件的阻力,让他无能为力。
1890年,杜月笙母亲产下1女后去世,父亲杜文卿没钱下葬,只好用稻草掩盖之后,存放于老家田间的一处土埂子上。
1892年,杜文卿操劳而死,同样的,因为没钱安葬,其续弦的妻子张太夫人和当时年仅5岁的杜月笙,用稻草把棺椁给包了一下,存放在了其结发之妻旁,也算二者同穴,共渡黄泉路了。
由上可见杜月笙的父母,均是因为他们所留下的家,实在是条件太差,无力让其去世就“入土为安”,才裸露棺椁任风吹雨打。
都是没钱惹的祸!
多年后,杜月笙在上海依靠买卖毒品称霸,钱有了、权也有了,按理说,他应该让父母入土,尽孝道。但是2座大山,压了过来,让他最终选择了妥协。
第一座大山,是来自长辈的反对,杜月笙风光之时,他的亲长辈之中,还有一位叫朱杨声的先生尚活在人世,他是杜月笙的亲老娘舅。
在他的眼中,人已入棺椁,棺椁也定位良久,去世之人走上了黄泉路,而若此时此刻,杜月笙去动棺椁,虽然本意是好的,但会让逝者,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俗话常说“娘亲舅大”,遵从孝道的杜月笙,面对舅舅的阻拦,纵使自己在上海摊“横行霸道”,也只能乖乖的低头,像小孩一样听话……。
与此同时,除了长辈的阻拦,风水先生的话,也让杜月笙心存胆怯。风水先生直言,其父母棺椁所在是寅葬卯发的血地,只可浮葬,不能入土,并且强掉,2个棺椁间的黄杨树,是杜月笙能发家的根源。
若棺椁离开,无疑是破坏了整个风水结构,杜家将走衰落之路。
虽然杜月笙是务实主义者,信迷信的机率不大,但是去做一件会“诅咒”自己的事,为了图可彩头、图个吉利,他可能真的不会做。
杜月笙大修祠堂,却为何不让父母入土为安,裸露棺椁任风吹雨打?
因为贫穷,去世之时无法入土,待杜月笙功成名就,长辈不同意,风水大师又给了一个台阶下。
由此可见,杜月笙很想让他父母入土,但客观条件,让他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