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明清两代皇帝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2020-08-29 19:34:26 作者: 是什么造成了

清朝对于言论的控制极为严重,尤其是文字狱的限制使清朝官员不敢言。

雍正年间,有一官员出了一道作文题为"维民所止",本意是出自《诗经·商颂·玄鸟》中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本是爱民之意。但雍正却偏偏认为维止二字正是将雍正二字去了头,于是盛怒之下将此官员一家全部查办。

这种恶劣的环境在清朝延续许久,其目的就是维护皇权专制。哪还有官员敢说统治者半点不好,所以清朝的统治者形象都是积极勤政与言论限制也有很大关系。明朝和清朝的制度相比较就显得更人性化,统治者愿意接受大臣的建议,也使社会风气更自由。

清朝对言论的限制虽保证了统治者独揽大权,却使人人都惶恐不安。两朝制度各有利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显现其作用。

三、集权制度加深

1、明朝统治者将权力赋予他人

明朝的统治者能够做到不理朝政几十年,都是因为即使自己不处理政务也有人帮着处理。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就建立了内阁。内阁起初的作用只是帮助朱元璋整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并无实权。

但久而久之后来继承的统治者们实在是无力处理朝政,内阁就开始辅助统治者处理政务,权力也由此越来越大。明朝中后期,内阁的权力足以左右统治者的决定。

后来的统治者越来越担心内阁势力干扰皇权,便开始提拔身边的宦官来压制内阁。朱元璋时曾严令:"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然而他的后代们把他的警诫忘的一干二净。东厂、西厂的设立,还有宦官能够替统治者批奏折的特权,都使宦官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庞大。

正是因为有内阁和宦官的相互制衡,统治者可以让内阁出谋划策,让宦官批阅公文,自己则有更多空闲时间做其他喜欢的事。这也就养成了明朝几代统治者懒散懈怠,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行事作风。

但这种不良风气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端。统治者不理政务,特立独行,才使明朝末年由宦官执掌大权。

2、清朝统治者以己之力承担政务

清朝和明朝不同,自努尔哈赤开始亲自领兵打仗起,清朝的历代统治者绝不会轻易的将权力赋予他人。清朝的君权高度集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清朝历代统治者在政务上都是亲力亲为,尤其是康乾盛世更能看出清朝统治者的勤奋。

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将中央集权推向了顶峰,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直接交由统治者做出决断。并且清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对于宦官的势力极力打压,宦官在统治者身边也没有太多存在感。

清朝统治者一人掌握着生杀大权,且责任意识极强,每日天不亮就要上朝面见群臣,又要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所有的政务都要统治者一个人处理,所以清朝统治者只能每天辗转于朝堂与书房之间不停的解决问题。自然没有时间像明朝统治者一样去发展其他的个人爱好。雍正在位时每年只休息一天,也从不出京城,十三年间共批阅了十九万余件奏折。

所以中央集权的高度集中不得不让清朝统治者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摒弃个人爱好,兢兢业业的为了国家大事奉献终身。结语

清朝虽大致沿用了明朝的制度,但两朝在内核上还是大有不同。明朝自由的空气和继承者无拘无束的生活使明朝每一任统治者都有鲜明特点。清朝皇子自幼严苛的生存环境和皇权高度集中的政策令历代统治者不得不舍弃自己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两种形式各有利弊,但一个朝代的兴衰绝不是统治者的性格就能决定的。即使明朝统治者恣意懒散,清朝统治者勤奋刻苦,可明朝和清朝还是存在了同样的时间,可见一个朝代的综合实力才是决定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明史》

2、《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