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将阻止桓温篡逆的功劳,大都推到了士族代表谢安、王坦之、王彪之等人身上,但谢安等人尚未入朝时,是谁在阻止桓温行篡逆之事的考虑,却从没有考量司马昱的……作用。
自永和二年(346年),司马昱入朝辅政,到咸安二年(372年),司马昱去世,二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参与东晋朝中之事的司马昱,会一点用处都没有?这一点都说不通。
昔日极其排斥、压制桓温的司马昱,即便日后被动接受迎立为帝,按照常理来说,也绝对不会任由桓温掌控。虽然多传闻,但《世说》故事当中,诸多简文与桓温之事中,所描绘出来的简文帝司马昱,并非一个甘为傀儡的皇帝。
所以说,在我的理解当中,简文帝司马昱临终之前,对于桓温的“卑微”,以及面对桓温权势滔天时的退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真如谢安、谢灵运所言,将司马昱归为惠帝、赧、献之流,我是持反对意见的!
如何去看简文帝司马昱?
《晋书》的很多记载当中,都是以博采各家之言为先,所以记载当中的简文帝司马昱的不堪,或许有着很多不实之处。多相对比之下,理解二十余载位于东晋权势中心的司马昱生平,很有必要。
昔日将简文帝司马昱评价为“惠帝之流”的谢安,在担任侍中时,遇到权势鼎盛时的桓温,远远地就开始下拜,甚至还将两人之间关系称作君臣关系。由此来看,如若将对峙桓温二十余载的司马昱比作“惠帝之流”,遥拜桓温、行君臣之礼的谢安,是不是要看作“贾充之流”了?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