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国,硬是被这一帮大臣给“作死”的,上天给机会都把握不住

2020-09-04 11:20:12 作者: 北宋亡国,硬

靖康二年,金兵浩浩荡荡地杀入了开封府,将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钦宗父子,以及达官显贵、后宫嫔妃三千多人一块掳走,押送到北方。一个国家,从皇室到官僚均沦为了阶下囚,自然与覆灭无疑。所以,正统的北宋王朝至此已覆灭了。至于后来的南宋,虽然也是由宋赵宗室统治的,但毕竟少了正规的继承流程,因此虽能与北宋并称为宋,却与北宋不属于同个政权。

《满江红》里的“靖康耻犹未雪”,说的就是发生在靖康二年里的这段惨案。史料很难直观地向人呈现北宋末期的腐败,不妨看看《水浒传》对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就能看出这个王朝早已呈现出了寿元无多的迹象。当时的统治阶层沉浸于吃喝玩乐,变着法的剥削老百姓。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那些作威作福的王公大臣没有一人站出来拯救江山社稷,反而将精力放在苟且偷安上。

这一出出一幕幕荒诞的戏码在北宋晚期的朝廷中上演,逐渐耗光了北宋之国运。

宣和七年,在金国主的命令下,金人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入侵大宋。一路攻打太原,一路则深入燕地,按照金人的战略计划,最终这两支主力军将在开封城外会师,并完成对北宋首都的围城和攻略。同年十二月,东路军顺利击破眼睛,西路军亦已围困太原多时,由于此前在宋徽宗错误指示下宋军联金灭辽耗费了大量军力,以至于,此时宋军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值此之际,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肯站出来为国家分忧。宋徽宗走投无路,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任命陕西转运判官李邺为给事中,由他与金国进行交涉。这李邺本就不是什么人才,他前往金国实属硬着头皮出征。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李邺非但不能促成讲和,反倒让金国看了笑话。李邺返回朝廷复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贼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历史上从没见过如此助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的外交官,所以,当时的老百姓也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六如给事”。到了次年正月,金兵完成了战略部署,两路大军顺利地在开封城下会师。眼看着开封顷刻间便要土崩瓦解,幸好颇具军事才华的尚书右丞李纲擅长防守,在他的部署下宋军总算是有惊无险,挡住了金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金兵主力在进攻燕京、太原时已折损了一些兵力,所以,在抵达开封时他们已元气大伤。眼看攻略开封无望,金人不想徒劳而返,便打算在撤兵之前尝点甜头,向宋军提出议和。明眼人一看便知,要不是金兵没有攻陷开封的底气,他们怎会一反常态地求和呢?在宋钦宗召集群臣商讨意见时,深知金人底细的李纲执意反对议和。

不过,绝大多数文武大臣都是主和派,连刚刚登上皇位的宋钦宗都不打算再与金人打下去,因此,在求和派君臣的主张下,议和如期进行。在议和期间,金人提出的条件恰如狮子大开口,不但要求宋朝“报销”金兵主力的军费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一百万匹绸缎,还让大宋割让土地,并派遣质子前往金国。

割地这种事北宋皇帝做了不止一次,所以,自然是“轻车熟路”。皇帝的子女不少,送质子去敌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相比之下,金钱可是实实在在的玩意儿,这么多真金白银宋钦宗要去哪筹措呢?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朝中权宦个个都是贪污多年的“大老虎”,这笔钱虽然是个天文数字,但从他们的身上一定能凑出这笔钱。偏偏宋钦宗对这一点不自知,把魔爪伸向了底层人民。

没过几天,中书侍郎王孝迪奉命在京城张贴告示,告诉老百姓:国家已危如累卵,如果各位不肯出资出力,一旦金人将城池攻陷,肯定要“男子杀尽,妇女虏尽,宫室焚尽,金银取尽”。老百姓不是傻子,目前的形势究竟如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甘愿对敌人卑躬屈膝,对自己人张牙舞爪的家伙,自然会受到百姓的唾弃。

是以,王孝迪获得了“四尽中书”的外号,正好和前文中提到的“六如给事”蛇鼠一窝。

在靖康问题上,宰相吴敏亦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宋徽宗被金人吓破了胆,在吴敏的促使下,将皇位禅让给了宋钦宗。对于宋钦宗而言,吴敏就像是赵高于胡亥一样,有拥立之功。所以,宋钦宗非常信任吴敏,还将宰相的大位给了吴敏。

偏偏这吴敏只是个油腔滑调的小人,虽然踩了狗屎运当了宰相,但他却没有半点才能。每次,下属官员送来公文,请求吴敏给出意见,吴敏总是大手一挥:“照旧!”这样的大臣,若能挽大厦于将倾,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金兵已经打到了城墙根,满朝文武都已火烧眉毛,但宰相大人仍在致力于官学问题。今天向陛下上书太学生陈东如何如何,明天请示皇帝应该让王安石配享孔庙云云。吴敏对军情不管不问,偏偏活跃于宋钦宗十岁的儿子该不该当太子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上。

和前文中的“四尽六如”一样,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十不管”。

究竟是哪十个“不管”呢?

不管太原的战事,却要管太学的琐事;

不管防秋,却满嘴春秋;

不管前线的炮石,专管已故的王安石;

不管肃王却管舒王……

总而言之,该管的事,这位宰相一概不管,不该管的事,却能看到他为之上蹿下跳。表面看来,这位宰相为国家大事兢兢业业,实际上,他的力气根本没用到点子上,本末倒置,避重就轻。

当然,把黑锅全都扣在大臣头上自然不妥,毕竟在整个靖康事件之中,要承担主要责任的就是宋钦宗。

老爹昏聩无能,将重担交托到他的身上,可谓临危受命。然而,宋钦宗既没有担当的勇气,有没有决断的魄力,总是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李纲说该固守不出,宋钦宗点头称是,和金人打了几场仗;李邦彦劝陛下求和,宋钦宗点头称是,第二天便向金营派去了使者。金兵打到了城墙底下,他赶忙召集全国的能人志士;金兵像蝗虫一样吃饱后褪去,他又贬谪了包括李纲在内的许多主战派,寒了不少爱国志士的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