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安陈皇后:明穆宗皇后,虽然无子,却获朱翊钧孝顺,得以善终

2020-09-07 03:06:43 作者: 孝安陈皇后:

孝安陈皇后是明穆宗的第二任正妻。明穆宗的第一任正妻太子妃李氏在他仍为裕王时便已经去世。陈皇后一生虽然不得明穆宗的待见,也没有儿子,但却是明朝历史上非常幸运的一位皇后和皇太后。而这一切只因为朱翊钧。

孝安陈皇后

朱翊钧在明朝历史上算是一个贬大于褒的人,饱受指责之处主要在于他三十年不上朝及派遣矿监税使等事上。而他也时常被认为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撇开政治不说,单从他侍奉两宫太后态度的角度看,他绝对可以称为大孝子。

孝定李太后是他的生母,自然不必说。可是孝安陈皇后是他名义上的嫡母,并没有血缘关系,能够保持孝顺也算难能可贵。像宪宗朝的钱太后、嘉靖朝的张太后,都与陈皇后的地位有些类似。但是他们却无一得到当朝皇帝的尊重和真心的孝顺,晚年多半是在冷宫中凄凉度日。而在这一点上明神宗朱翊钧要比成化皇帝、嘉靖皇帝做得好很多。

孝安陈皇后是通州人,父亲是锦衣卫副千户陈景行。在明穆宗的王妃去世后,她便被选为新的王妃。后来明穆宗即位,陈氏便顺势被封为了陈皇后。穆宗皇帝是个在政治上没有太多主见、在生活上又比较奢靡和不专情的人。可能是因为嘉靖朝时,他既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又没受到父亲的在意和重视,性格上有很多缺陷。而且他任裕王时,俸禄时常不按时发放,甚至拖欠,生活过得非常紧张。这导致他一登基后,便肆无忌惮地铺张浪费、选纳后妃。就连其父亲喜好服食丹药的爱好也都继承了下来。当时陈皇后体弱多病,满面憔悴,根本不入明穆宗的法眼。她便自行迁到别宫中居住,一定程度上也算被打入冷宫。不过还好明穆宗没有专宠的妃子,而且在位时间也短,这让陈皇后的地位没有受到任何威胁。

明穆宗的昭陵

穆宗朝时,朱翊钧当时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子。此时的朱翊钧对这个名义上的嫡母陈皇后非常有好感。当时他的年龄也非常小,可能也不太懂得后宫政治之类的事,时常便到陈皇后宫中请安、玩耍。

在当太子时,朱翊钧每天早上拜谒完奉先殿、穆宗及生母后,必到陈皇后宫中来请安。然后玩耍一段时间再离开。陈皇后没有儿子,对这位小太子也是非常喜爱。每次听到殿外的脚步声,便会心一笑。时间长了便成了一种习惯,寒暑不辍。后来朱翊钧登基之后,仍然始终如一。也因为朱翊钧的关系,陈皇后与李太后间的关系也都亲密无间。这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陈皇后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安慰了。后来她一直活到了万历二十四年,可能与她的心情舒畅也有关系。

故宫

本来按照惯例,新帝登基,陈皇后的封号要更为显贵一些,毕竟她曾经是皇后。但当时冯保与张居正为了讨好李太后,便将两人一封为仁圣皇太后、一封为慈圣皇太后,地位等于相当了。这与旧礼不合,也对陈皇后有些不敬。有人便以此说事,说朱翊钧对陈皇后不孝。

但实际上,皇帝生母的地位总是会高于原先的皇后的,很多朝代都是这样。虽然不符合惯例,但却符合人情。而神宗朝能将生母与原先的皇后并列,从长时段来看,其实也算是对陈皇后的一种尊敬了。而且当时神宗尚且年幼,很多决定都是张居正等人所作。

张居正

后来陈皇后的封号也在不断增加。万历六年,加贞懿二字。万历十年,加康静二字。这说明朱翊钧一直将陈皇后放在心上。封号的字数在当时意义重大。明光宗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哀思,登基后便想着多追加几个字的谥号。不得之后,只得不甘而死。对比下,可见朱翊钧的情义有多重。

故宫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面向。从一个角度出发,必然会有一种评价标准。从政治上,朱翊钧不称职。从夫妻关系上,他也不称职。但是从长幼关系上,朱翊钧却是可称为君子和孝子。

参考文献:《明史》。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欢迎关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