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人杰辈出。而放眼当时,唯有曹操刘备二人,可堪称雄主。与刘备的坎坷遭遇不同,曹操的发家之路,倒算是一帆顺风。虽然途中遭遇过不少波折,但也算是有惊无险。
可在曹操的早年生涯中,也曾有过一次惨烈的战役。当初在荥阳之战,曹操的家底几乎损失殆尽,他也继续派人去各地募兵,没有丝毫感到气馁。可在兖州之战中,一向坚不可摧的曹操,竟然两度想要放弃,可见此战的确是曹操人生早年最为沮丧且倒霉的一战。
一、战起——两个故人的背叛
兴平元年(194年),彼时的曹操是兖州牧。当然,这个兖州牧的头衔,不是朝廷给的,而是兖州境内的豪族给曹操戴上的。在经过荥阳一战的惨败后,曹操不断反思,并在镇压黄巾余党的战乱中屡屡获胜,从而使得自己的实力不断壮大。
在陈留太守张邈、济北相鲍信、名士陈宫等人的支持下,曹操入主兖州,并击退黄巾余党,从而顺利收编了青州兵。在此之后,曹操志满意得,并打起了徐州的主意。然而此时的曹操,处事还不够成熟。他在出征徐州之前,擅自杀死了名士边让,从而引起了当地士族集团的不满。
鲍信早早战死,张邈与曹操是故交,因此陈宫率先说服了张邈。在两人的联合下,他们将流浪在外的壮士吕布迎入兖州,并拥戴他为新的兖州牧。一时间,兖州各地无不响应。好在,程昱、荀彧等人反应及时,还守住了范城、鄄城、东阿 三地。
听说兖州失守,曹操心神大震。陈宫背叛他尚且还能理解,毕竟两人交情不善。但张邈的背叛,的确让曹操很难过。因为张邈是曹操少年时期的友人,也是他创业道路中的指路人。
当年曹操出游太学,便是张邈带着他与袁绍四处交游。曹操拒绝董卓后,哪都没去,反而去了陈留郡,因为这是张邈的地盘。正是在陈留,曹操与张邈掀开了讨董之战的序幕。以致曹操曾感慨道,张邈是他可以托付家小的人。
可是现在,张邈背叛了曹操,这对后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打击。但战事的严峻态度,已经没法让曹操深思。不久之后,曹操返回兖州,与吕布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
二、战时——曹操的消极态度:两度准备逃跑
曹操的用兵之道,在于疾。因此这场拉锯战,让曹操的意志逐渐消磨了下去。当时,曹操还是袁绍名义下的小弟。后者不仅为曹操提供了支援,还给曹操带了句话:
倘若坚持不下去,可以再回到河北地区。
不曾想到,一向意气风发的曹操,真的有这个打算。他甚至让家小收拾好了东西,打算令他们先去袁绍麾下寻一个庇护所。正当曹操有所行动之时,谋士程昱站了出来,言明袁绍之野心。曹操恍然大悟,倘若此时再重回袁绍麾下,将来又如何出人头地。
于是曹操咬咬牙,继续与吕布对峙。但没过多久,兖州境内又发生了一场蝗灾,这让吕布和曹操都陷入了缺粮的境地。在此情形之下,曹操再度打算放弃,他没有打算投靠袁绍,而是想着先放弃兖州,先把徐州打下来再说。
这时候,荀彧也站出来了。他向曹操点明兖州的重要性:兖州之于曹操,又如汉中于高祖刘邦、河内于光武帝刘秀,是万万不可放弃的根据地。且在荀彧的战略构想中,曹操想要图取北方,则势必要将兖州为基础,再向四周辐射。
三、战后——曹操的深度反思
经过程昱、荀彧这么一说,曹操再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既然缺粮,他就开始屯田,并稳扎稳打,终于在第二年的时候打败了吕布。见张邈、陈宫等人出逃,曹操干脆击破了张邈之地张超,并诛灭其全家。
战后,曹操进行了深度反思。这场兖州之战,虽然是他擅杀名士引起的。但曹操却认为,士族集团的利益遭到打压,才是引起此战的最终目的。从这时起,曹操对这些清谈的名士更加反感。
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士族集团的胃口,永远得不到满足。
基于此,曹操对待士族的态度,也愈发阴狠。但凡是阻碍自己上位的士族,曹操都会毫不留情地诛杀。于是孔融、崔琰这样的名士,包括立下大功的荀彧,这些人都无一例外,成为了曹操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