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准备寿诞,一边准备打仗,为啥慈禧要这么做?

2020-09-15 10:19:02 作者: 一边准备寿诞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成为了压倒中华民族自尊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侵略者大肆屠杀中国同胞

甲午战争的失败有诸多原因,有人说是当时封建制度的腐朽没有办法打败当时已经发展资本主义的日本,也有人说当时中国的装备不行,面对日军强大的武器清朝海军战斗力不行,也有人说当时的清朝士兵不行,贪图享乐,战斗力涣散,根本不是精干的日军的对手.......

这些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甲午战争的失利,不得不提当时掌握清朝国家权力的慈禧太后,也正是她一心想要过寿诞使得当时国家战略一直摇摆不定,朝廷重臣都一心想着巴结她过生日而无心迎敌,再加上挪用当时用于打仗的军费,使得清军大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整个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一、为啥慈禧就这么任性要过大寿?

过寿,作为中国传统,一直受到格外的重视,在民间就有着尊重老人的习惯。而在皇家更是如此,皇室宗亲要是过大寿,不仅仅要大搞特搞一番,而且经常还会动用国家力量实行赦免、安抚平民的政策。尤其是 处于盛世的君主,更是把过大寿作为显示国力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臣子们表现的重要舞台,谁能够在寿宴的时候把皇帝“哄”高兴了,那么平步青云就肯定没问题了。

就像康熙皇帝在六十大寿的时候,臣工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心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贺活动。乾隆皇帝也是如此,在他七十岁的时候,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庆典。

而慈禧老佛爷也是这样想的,她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和康乾这些先祖一比,理应庆贺一下,也借机表现一下自己的政绩。

同时,在她四十岁生日的时候原本准备庆典,但是由于她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病死于天花病,而且还正在和恭亲王作斗争,所以当时她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操办自己的庆典,所以就没有办成。而等到了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又碰到了中法战争。这两次都挫伤了慈禧的心情,而这次六十大寿,慈禧认为必须得大办一下,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还过上七十大寿呢。

这些原因加总起来,使得慈禧对于这次庆典非常重视,即使是日本大兵压境,也还不停命令着自己的手下好好准备自己的大寿。二、为了大寿随意改变战争策略,让下层执行者摇摆不定。

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虽然指挥者不能够对于战争的胜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时候一个好的领导者能够力挽狂澜,帮助自己的部队赢得战机。

而慈禧显然不是这样的领导者。

在战争开始之初,慈禧认为日本就是一个小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个“弹丸之地”怎么能够撼动整个天朝,根本就不把日本放在眼里。而当时的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翁同龢说“大张挞伐”,张謇高呼要:“即刻进兵”,在这样的朝廷氛围中,同时慈禧也想着尽快结束掉这场战争,好让自己安心打仗,所以就同意进兵,并且直接就宣布了对日作战。

但是,随着战争的一路失败,前线将士不断伤亡的消息传到了朝廷中,慈禧再想到自己的寿宴,不禁又开始想尽早跪地求和得了,这样似乎变成了“尽早”结束战争的好方法。所以,她就直接命令当时主和的李鸿章尽快接触日本大臣,尽早商定出停战条约,好让自己的庆典能够照常进行。

三、即使战败也不能够影响“老佛爷”的欢心,表面停办,实则照常操办。

当北洋海军被日军全歼的消息传到了朝廷之后,朝野哗然,之前瞧不上日军的大臣们和那些主战的大臣们也纷纷提出建言,认为现在不能够再任由慈禧操办自己的寿宴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利益了,所以就联名上书,希望慈禧的寿宴能够放一放,先把眼前的风波解决掉。

慈禧在内外的压力之下,她虽然不甘心,但是也不得不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

慈禧八月二十二日懿旨:"现当用兵之际,必应宽备饷需......着由宫中节省项下,交户部陆续拨用,以收士饱马腾之效。"

慈禧八月二十九日懿旨:"一切点景俱暂停办,工程已立案油饰者不再添彩绸。"

但是,慈禧的表现却依然是敷衍大臣和民众的,从九月下旬开始,朝廷中的压力刚刚一小,大家讨论甲午战败的热度刚刚有点下降,慈禧就又想到了自己大寿的事情,因为这个时间已经离慈禧大寿的十月初十已经没几天了。

而那些想着通过巴结慈禧来晋升的官员其实比慈禧还要着急,他们才不管国家的安危和死活呢,战败就战败,割地就割地,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只要清朝不倒,自己安心上位才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

从诸王大臣以及当时的各声部的官员呈进的”万寿节“的贺礼便开始一车一车的运送到慈禧的内宫去了,从十月初一开始,内外臣工更是”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地为皇太后贺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