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伤心人”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2020-09-15 11:17:45 作者: “古之伤心人

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被贬杭州通判。

尚未到任,御史刘拯又上表,弹劾他在编修《神宗实录》时,对先帝有大不敬之语,于是,秦观又被中途改贬为监处州酒税。

名动京城的“苏门四学士”,就这样活生生沦落成一个十八线小城的低端小吏!

处州任上,这位“古之伤心人”伤感至极,自叹、自伤,不能自拔,写下这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在词中,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表现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抒发贬谪之痛、飘零之愁。上片着重写今日生活情景: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

词的开头描绘眼前之景,以乐景衬哀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

枝头繁花在晴光下留下倩影,流莺在花丛中轻巧地啼叫,声音急促而细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因人在外地飘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词人的心情由喜转悲,由春景春情转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写出心中哀怨:

啊,如今只身飘零,消愁的酒盏渐疏,难得有一回酣然沉醉。日复一日的思念啊,让身心都已煎熬成枯灰;相知相惜的挚友啊,迢迢阻隔,眼前只有与悠悠碧云、沉沉暮色相对。此中孤情凄情,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抒发由昔而今的生活之情: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一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握手言欢处,今日还有谁在?

西池,借指北宋京都开封西郑门西北之金明池。元佑七年三月上巳,秦观与僚友曾畅游金明池、琼林苑,在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那时,“鸩鹭同飞盖”,盛况空前。鹓(yuān)鹭,指的是朝廷百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想当年,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一时豪情逸兴,华车宝马驱驰如飞。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如今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由昔而今,风云突变,由喜而悲,景物依旧,诸友却已飘泊云散。且看当年携手同游处,剩几人未折摧?

梦已断毁,镜中人容颜已非。春去了,落花千点万点,牵起一怀愁绪,愁深如海啊。

“春去也”,一语双关,一声浩叹,既是惜春春去,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言简意深。

“愁如海”,这一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戊戌年 【狗年】乙卯月 戊午日

词人把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融为一体,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读来感人肺腑,余味无穷。

那场新旧党争,同时受损害的不只秦观,还有苏轼、黄庭坚、孔平仲、李之仪等“元佑党人”,朋友看到这首词的时候,即担心他“不久于世”, 以秦观的性格,他无法做到像老师苏轼那样,善于自我解脱,而是一往而深,直至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