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后,苏联是如何建起庞大的混凝土防护罩的

2020-09-15 10:22:39 作者: 切尔诺贝利核

2019年6月,一部名为《切尔诺贝利》的影视剧。在美国播出,该剧真实还原了前苏联时期,发生在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整个事故共造成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卢布。

2012年,为了应对苏联时期覆盖在爆炸反应堆上的石棺开始破损,核泄漏极可能再次发生的危机。在欧洲的支持下,全新的切尔诺贝利防护罩开始动工。

据透露,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方舟防护罩,高105米,长260米,重量高达306万吨,由两个半拱形建筑物拼接而成,所耗资金18.6亿欧元。

(切尔诺贝利防护罩)

令人好奇的是,如此庞然大物的防护罩,在存在核辐射风险的四号反应堆现场,是如何完成建造和安装的呢?

一、蒸汽爆炸引发的核泄漏。

1986年4月26日1时24分,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进行定期的维修测试,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导致蒸汽爆炸,造成反应堆顶部的保护层严重破损,放射性颗粒向室内泄漏。

冷却剂管道爆裂时还将屋顶炸开了一个洞,于是放射性污染物穿过屋顶进入大气层,而火灾又使得这些污染扩散到更广的区域。

爆炸发生后,现场有203人被紧急送医治疗,其中31人当场死亡。这些人大多是没有采取正常防辐射措施的消防员和救护员。为了严控核电辐射尘的扩散,苏联立刻将电站周围的135000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006年,对于因核电事故直接死亡的人数,官方给出的数字是4000人,但是绿色组织研究发现,这个数字比核泄漏导致的直接间接死亡人数,少了足足9万余人。

(悼念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去世的人)

二、灾后的后续处理。

事故发生一周后,莫斯科接到瑞典发来的信息,称境内发现飘散的辐射云,苏联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此后数个月,苏联政府派出大量人力物力,才将大火扑灭,成功控制辐射,但是参与救灾的人员都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伤害。

为了控制核泄漏,苏联方面决定造一个石棺形防护罩,将四号反应堆彻底封闭,为了防止反应堆的高温铀,熔穿厂房底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四百名军人冒着生命危险,仅用20天,就在反应堆下挖出一条长168米的隧道,建了一座底部冷却层。

接着他们又动员了24万人,对爆炸现场进行清理,并在四号反应堆外围,建起一圈钢筋水泥的隔离围墙,这才开始动工建造封闭反应堆的石棺防护罩。

(处理核原料的研究人员)

三、石棺混凝土防护罩的建造。

要想将整个四号反应堆封闭其中,其浩大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绝非仅凭人力所能完成。因此,为了建造这个防护罩,除了庞大的施工人员队伍,苏联还调用了大量的飞机,大型机械参与其中。

为了阻止核泄漏、核辐射,防护罩的钢筋水泥厚度必须达到足够厚度,苏联为此耗费了七千吨钢筋和四十万立方米的水泥,前后共有26万军民参与建设。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艰辛工作后,才将四号反应堆完全封死。

由于施工现场的严重核辐射,混凝土板只能在其它地方浇筑完成,然后用大型机械运至四号反应堆进行拼接,这样不仅能够将辐射对工人的伤害降到最低,还能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对于现场作业的工人,每两小时换班,以减少辐射危害。

但即使如此,此后七年中,仍有7000余名参加清理和施工的人员死去,其中两千人死于自杀。有资料显示,时至今日,当年参加救援和事后处理的七十多万军民中,如今尚存人世的不足一半。

转眼20多年过去了,辐射的破坏,加上当年原材料和技术的落后,苏联所建的石棺式防护罩,已经老化开裂,离当初的设计寿命仅剩5年。

为防止石棺坍塌,核污染的悲剧再次上演。乌克兰政府未雨绸缪,向国际上请求援助,并在2012年提出“方舟”封闭计划,通过在旧石棺防护罩不远处,建造两个相当于体育馆规模的拱形建筑物,再通过滑轨将它们平移到旧石棺上,随后合拢将旧石棺和四号反应堆封闭其中。按照设计标准,新的防护罩使用期限,达到100年之久。

2016年,“方舟”防护罩投入使用,它不仅可以继续捂住核放射性物质,防止其四处危害。还能保护研究人员进入石棺,拆除封存在反应堆的核原料进行可靠处理。

(参考资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辐射影响与防护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