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东风吹客梦——说说我的家乡州来古国的人文历史

2020-07-30 02:18:10 作者: 今夜东风吹客

#寻访家乡文化#一.州来古国所经历的历史风云

商朝上古时期,淮河流域便有淮夷族人在此漁耕生息,因此他们部族之间也形成了联盟方国。西周初期发生了东夷之战,位于山东境内的姜姓诸侯国——淳于国与莱国,有一部分国人为避战乱,结伴南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淮夷族人融合居住,然后重建方国,命名曰“州来”。

但是对“州来”确信可考的文献记载,是从《左传》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王室式微,周天子也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威,所以才会有五霸七雄的出现。而发源于湖南湖北的楚国便乘势强大起来,“江汉诸姬姓”诸侯国相继被其吞并。随着国力强盛,楚国的地缘政治,也不断地向江淮流域的中下游扩张。而与之同时,位于江淮下游的吴国,因国力鼎盛,也积极外交,伺机出兵,向西推进中原。

一个急欲东扩,一个谋求西进,可想而知,吴楚争霸不可避免。但是吴楚争夺的核心地带正是淮河流域,“由来征战地”的州来古国。

公元前584年,《左传·成公七年》记载:“吴入州来”。

公元前523年,《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楚人城州来。”

公元前519年,吴国又卷土重来,包围州来。楚平王派大将薳(wěi)越率领楚军和附属国联军火速增援。吴国方面在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的带领下最终战胜了楚国联军,这次战役历史上叫“鸡父之战”,州来国又重新划入吴国版图,成为吴国公子季札的分封地。

经过“鸡父之战”,让楚国的国际声望与军事实力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挫。当楚国正在舔血疗伤之际,公元前506年,晋国又教唆蔡国攻打亲楚的姬姓沈国,蔡国与楚国曾有灭国之仇,现在凭借晋国的支持一举灭掉了姬姓沈国。

这明显是落井下石,是可忍孰不可忍。楚国准备讨伐蔡国。蔡国是小国,哪能承受的了大国的雷霆之怒,为此他求助于宗主国晋国。昔日的晋文公重耳有过“退避三舍”的故事,而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此时的晋国已日薄西山,虽说他的子孙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不过“退避三舍”还是学得会的。

晋国可以退避,可是蔡国无路可退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既然晋国不能庇护我,我就去投奔吴国这颗大树,蔡国此刻的归附正中吴国下怀。吴国便以抗楚援蔡的名义,与蔡国唐国等联军一举攻入楚国的郢都,此次吴楚决战在史书上被称为“柏举之战”。吴楚争霸中吴国胜出,不得不提两个重量级吴国客卿人物 —— 齐人兵圣孙武,楚人战神伍子胥。

楚国的国都被吴攻破,此时楚平王已死,刚即位的楚昭王仓皇逃往云梦泽,然后派人向秦国求援。在秦国的干预下,吴国才陆续退兵。

吴楚争霸,反复交战无数次,为什么楚国会败到几乎亡国的地步呢?

分析原因有三:

从楚庄王“一鸣惊人”之后,偏居一隅的楚国便不在奉行“门罗主义”的政策,并积极推行大国外交。为了地区争霸,有时执行不符合自身国家实践情况的外交政策。这种积极外交,甚至冒险外交,所形成的咄咄逼人之势,让其他诸侯国也心生芥蒂。因为楚国的国家战略意图过于强势,也没有及时说明和推行出一套国际新秩序的理论,与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而导致与其它诸侯国交恶甚多,由此让楚国的国际空间变窄,国际关系也变得异常紧张,自然国家外交的回旋余地与选择性也变小。

春秋末与战国时期,楚国国土面积已扩张到江淮中下游地区,因此楚早已不是昔日的蛮荒之地,它所占据的地理优势可谓人杰地灵,鸾翔凤集。但是由于楚国内政治理的不甚理想,导致很多有本事的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或者是“邪夫显进,直士幽藏”,因此造成楚国大量的人才外流。这些流落到其他诸侯国的楚人,在异国他乡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礼遇,他们也抓住人生机遇,实现了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的体现,由此与所在国美美与共。正是这些国家求贤如渴,人尽其才,推行良政的政策,才使得这些国家的国力蒸蒸日上。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成语“楚才晋用”,和吴楚争霸中楚人伍子胥的故事,以及屈原的遭遇,由此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失道者寡助”。

楚国不审时度势,一味的强势外交,而导致树敌无数,内政治理上又不能及时的纠错修正,加上常年穷兵默武,而使得领国怒目,国民怨望,国力衰退,可以说楚国的覆国之灾,败国之因是由来已久的,绝非一日之寒。不过从大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也是有着同样的历史宿命,它们各领风骚数十年。即使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强秦,在统一六国15年后,秦始皇一薨,便‘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种规律性的历史宿命,被西汉政论家贾谊判断归论为“仁义不施”,但是从现代人的思维来审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原因,应该是和国家整体战略规划与治理体系有关。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像贾谊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所讲的那么简单。

二、州来国的历史变迁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军攻入楚国首都郢都,之后在秦国的干预下,加上吴国国内发生叛乱,因此吴国撤兵,随即楚昭王复国。蔡国恐于楚国的报复,因此向吴国要求庇护,吴王阖闾建议将蔡国迁入吴国附近,蔡国答应了这个建议。然后吴国为附属国蔡国准备了迁入地,便是淮河流域的州来古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