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国王平改变了历史走向?他到底干了什么大事?

2020-09-21 17:26:42 作者: 为什么说三国

说起王平,正像他的名字一样“平庸”, 平淡无奇,不像关羽、张飞一样名震古今,也不像魏延、姜维一样历史留名,他就是一个字,“平”。

别看王平挺“平”的,其实他干过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其中有一件,居然形成了多米诺效应,影响了历史格局,改变了历史走向,

王平本是曹操那边的人,在曹营不温不火,事业上始终不见起色,后来,发生汉中之战,曹操败了,王平趁机投降了刘备。

王平为何跳槽呢?

一则王平本事一般,才能一般,在人才济济的曹营里,根本显不出他来,他事业上遇到了瓶颈,所以才选择跳槽,以期获得较高的职务和待遇。

二则王平是四川土家族人,老家在刘备的势力范围之内,他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四川,他希望回到家乡工作,照顾家人方便。

基于以上两个朴素的理由,王平投降了刘备。

事实证明,王平跳槽是正确的,他刚到刘备那,就被破格提拔了,干了牙门将、裨将军,千万别小看这个职位,赵云跟在刘备后头混了多少年,才混了个牙门将军,人家王平刚来就干了,这说明啥?

说明刘备有眼光!

王平头一次大显身手是在第一次北伐,守街亭那回,马谡那傻子非要上山,说要“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平觉得不靠谱,便极力阻止,但马谡不听,固执已见。

没办法,王平带着五千人马下山安营扎寨去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街亭丢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连他自个也自降三级,陈寿老爹也受到了牵连,唯独王平因掩护撤退有功,获得了提拔。

第二次,第六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杨仪带兵撤退,但魏延不服管教,双方展开了火并,在紧要关头,王平站了出来,凭一张利口说服了魏延手下的诸多将领,诸将纷纷宣布脱离魏延,后来魏延带着几个亲随逃跑了,最后被马岱追上,砍死了!

王平及时阻止了一场内部火并,保存了蜀军的实力。

第三次,就更厉害了!

公元243年,王平守汉中,曹爽带着十万大军来攻打汉中,王平只有区区三万,实力相差巨大,王平手下吓傻了,纷纷建议放弃前方关隘,固守汉乐二城。

但王平坚决反对,关隘虽小,但若放弃了,无疑对士气有所打击,冷兵器时代,士气十分关键,士兵不怕死,并力向前,以一当十,往往能出现奇迹。

后来,王平采取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成功击退了曹爽,保住了汉中,如果汉中丢掉了,蜀国至少提前灭亡20年。

曹爽打败之后,灰头土脸地回到了洛阳,受到了上上下下的冷嘲热讽,威信尽失。

后来,大权渐渐旁落到了司马懿手里。

五年之后,高平陵事变,曹爽被杀,曹氏政权彻底落到了司马懿的手里。#王平#刘备#魏延收藏

说明刘备有眼光!

王平头一次大显身手是在第一次北伐,守街亭那回,马谡那傻子非要上山,说要“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王平觉得不靠谱,便极力阻止,但马谡不听,固执已见。

没办法,王平带着五千人马下山安营扎寨去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街亭丢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连他自个也自降三级,陈寿老爹也受到了牵连,唯独王平因掩护撤退有功,获得了提拔。

第二次,第六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杨仪带兵撤退,但魏延不服管教,双方展开了火并,在紧要关头,王平站了出来,凭一张利口说服了魏延手下的诸多将领,诸将纷纷宣布脱离魏延,后来魏延带着几个亲随逃跑了,最后被马岱追上,砍死了!

王平及时阻止了一场内部火并,保存了蜀军的实力。

第三次,就更厉害了!

公元243年,王平守汉中,曹爽带着十万大军来攻打汉中,王平只有区区三万,实力相差巨大,王平手下吓傻了,纷纷建议放弃前方关隘,固守汉乐二城。

但王平坚决反对,关隘虽小,但若放弃了,无疑对士气有所打击,冷兵器时代,士气十分关键,士兵不怕死,并力向前,以一当十,往往能出现奇迹。

后来,王平采取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成功击退了曹爽,保住了汉中,如果汉中丢掉了,蜀国至少提前灭亡20年。

曹爽打败之后,灰头土脸地回到了洛阳,受到了上上下下的冷嘲热讽,威信尽失。

后来,大权渐渐旁落到了司马懿手里。

五年之后,高平陵事变,曹爽被杀,曹氏政权彻底落到了司马懿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