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刘伯温拜张三丰为师,张三丰用这三个难关考验他

2020-09-21 19:29:38 作者: 野史,刘伯温

据野史传奇小说记载,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刘伯温,名刘基,浙江青田南田(今属温州文成)。南田什么概念?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声誉的洞天福地,诸如括苍洞天、元鹤洞天、石门洞天、南田福地等地都在南田。刘家家境殷实,是南田的大户,刘伯温父亲刘炝,也是一位饱学之士。

相传刘伯温刚出生时,张三丰道长前来刘府道贺。此刻的刘伯温尚在襁褓,嗷嗷待育,但一见到张三丰,立刻来了兴致,大叫三声,声如洪亮,铿锵有力。张三丰听后,大喜过望,说到:“此子声如洪钟,将来定成大器,可为国家基石。”于是,刘炝便听从张三丰的建议,为儿子取名刘基。

刘伯温十四岁那年,母亲病重,到终南山找张三丰寻医问药。张三丰感其孝心,一方面答应为刘母治病,一方面收他为徒,教刘伯温研读易理和《春秋》,告诉他天下民生为先的道理。为什么张三丰要告诉刘基这些呢?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天灾频繁,民不聊生,估计张三丰也是有感而教。经过多年的学习,刘伯温已经精于文学、谋略和易理等等。眼看徒弟就要学成出山,张三丰决定考验一下刘伯温。于是就有了“三难之机”的故事。

都有哪“三难”呢?人难、地难、天难。传说,刘伯温用一条绳索攀登悬崖之巅的缘光洞。至半山,刘伯温忍不住往下看,但见崖中云雾弥漫,深不可测,刘心生畏惧,上下动弹不得。此时,张三丰对他说道:“心摇则生难,风摇则残花!屏气凝神向上冲刺,成功就在眼前!”刘调息凝气,心静神定,终于爬到崖顶。张三丰告诉他说,这就是地难,通过了此难也就参悟了生死的道理。到了缘光洞,刘伯温对着洞中光溜溜的石壁参悟,不知多久,他终于茅塞顿开,叫了一声:“无城无府,无你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也悟出了宇宙人生的正觉,才下山而去。于是他又通过了人难和天难的考验,下山去了。

后来,刘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写成《时务十八策》,帮助朱元璋攻城略地,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取得大明天下。

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刘基与张三丰同为道友,张三丰曾千里迢迢来到南田山拜访刘基。这个故事是否属实,故事演化太久,我们不得而知。

无论哪个故事,都与道教息息相关。正史中,刘伯温早年也有做道士的愿望,但一直未能成行。关于这一点,他曾在《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写道:“予弱冠婴疾,习懒不能事,尝爱老氏清净,亦欲作道士,未遂。”后来也有文章说他与朋友畅饮之后即兴行道教“坐忘”之功,”作儛笑钓之,出异响畏协之,皆不动”。可见他对道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到了很高层次。

至于张三丰,他生于元代,卒于明代,相传活了二百余岁,两人在时间上有交集。历史上,张三丰不仅促进了儒释道“三教合一”,还多次帮助明朝廷出谋划策。明代英宗、宪宗、世宗都曾赐号真人或真君,从某种意义上讲,张三丰对巩固明代政权上有一定的作用。

刘伯温与张三丰二人是否谋面,有无师承关系,正史中并未记载。至于民间传说的故事,充其量是文人附会、人们口口相传的精彩故事情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