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俊:唯物史观是学习“四史”的关键

2020-09-22 07:12:00 作者: 周书俊:唯物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总结,历史事件并不是历史事实。这里并不是说历史事件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说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还不足以形成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就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存在,在这种意义上它高于单个的历史事件。日本侵犯中国这个历史事实,是由许多历史事件表明了这个历史事实。但是其中个别的历史事件并不能推翻这个历史事实。如,日本入侵中国时,存在着极个别的历史事件,是某些中国人表示欢迎日本进入中国的历史事件,就是偶然的、不能因此而推翻日本入侵的历史事实的历史事件。如果人们将这个历史事件当作历史事实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再将此夸大,那简直就是犯罪。因此,我们说单个的、孤立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并不等同于历史事实,尽管它真实发生过。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历史进程的总体把握。因此,我们在理解历史事件时一定要理解和把握历史事实,而不能停留在某一个单纯的、孤立的历史事件上,在评价历史事件时要看它对历史事实、历史进程起着怎样的作用,不能不顾历史事实地任意夸大或缩小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历史规律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的内在本质的规定,是历史进程的内在必然性的展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事实是历史规律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根本要求。但是,历史规律性并不否认历史进程的曲折性,也不否认历史进程在特殊情况的后退;历史必然性也不否认历史偶然性。恰恰相反,历史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的历史偶然性展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承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过程中,时刻不忘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只有这样,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实,才能有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更加准确地把握,才会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才能客观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实,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不会重演,所谓历史的重演总是在未来的展现,即我们所说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总是感叹“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然而人们又往往会使历史悲剧重新搬上银幕上演。毛泽东同黄炎培“历史周期律”的谈话至今仍然发人深醒。当下,我们正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既有交叉,又各自成史。如何学好“四史”,领会和把握“四史”,用“史”说话,用“史”观今,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正确领会和把握“四史”,才能更好地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新民粹主义。客观主义固守“客观”,表面上似乎与主观主义相对应,但是,客观主义的实质则是主观主义,并且远离了物质存在的客观实在性。我们说,客观主义的实质就是主观主义,并不是因为客观主义强调客观存在,也不是因为这种客观存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恰恰相反,是因为客观主义往往仅凭主观将客观存在的某个片断、某一环节孤立起来,静止地去看待它们,并且往往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要么对客观存在进行夸大,要么对客观存在进行缩小,从而得出与事实(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或历史进程)并不符合的东西。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便是如此。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将历史上某一客观存在的东西片面夸大或缩小,按照预设的目的去选择历史事件,从而将历史的片断或某一环节当成历史的全部,歪曲历史,颠倒是非。历史虽然是由一些片断所组成,虽然是由一个一个的环节所联结,它们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如果不从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历史,不从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去看待历史,如果只是把历史当作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客观存在来对待,就会把历史的客观事实看作主观的任意解读,就会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不承认历史的客观存在或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任意夸大或缩小,从而否定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目的就是割断历史。而最初在俄国出现的民粹主义同样是借口俄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并且认为俄国不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从而否定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进而否定俄国社会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这种民粹主义只是满足于小资产阶级的改良,而不知道资本主义对于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满足于历史上的某些片断、环节和部分,不顾历史真相,奉行一切皆有可能,从而否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本质也就是历史“客观主义”,它们的哲学基础则是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