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民间收藏第一人

2020-09-25 14:26:13 作者: 张伯驹:民间

在故宫众多藏品中,有很多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故宫特别在景仁宫设立景仁榜,以此表达对捐赠人的感激之情。在景仁榜中,有一个名字难以忽视,他保护国宝的壮举至今被人赞颂,他是张伯驹。

张伯驹倾其一生所藏的文物精品,大多无偿捐献给故宫,故宫的顶级书画,一半是张伯驹所捐。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启功评价张伯驹为“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足可说明他在近现代书画鉴藏界的地位。

少年张伯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四公子”一说,战国时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四公子,明末有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四公子,被称为公子的人,绝非只出身名门世家,他们才情横溢、或个性卓绝、或风流倜傥,而冠绝一时。

民国时,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被称为“民国四公子”。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张伯驹就像从小说里走出来的男主角,曾见过他的人这样描述,他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青年张伯驹

张伯驹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张镇芳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伯驹自小聪颖过人,9岁会作诗,人称神童。年少时和袁世凯的几个儿子一起在天津新学书院读书,张镇芳期望儿子能在军界崭露头角,因此张伯驹18岁时被送入中央陆军混成模范团骑科,三十岁前都在军界担任职务。

1917年,张镇芳因参与张勋复辟,被逮捕入狱。张伯驹四处奔走,不久张镇芳称病保外就医被送回天津。本来就无心考政治的张伯驹,通过这一系列政治斗争,更加看透了当时官场丑恶,后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所有职务,帮助父亲打理银行业务,担任盐业银行经理。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27年是张伯驹人生的转折点,30岁的张伯驹开始收藏书画、学习书法,研究诗学,31岁时拜京剧大师余叔岩正式开始学习戏曲,从此他把人生投入到一直钟情的传统艺术中。

自1927年到1960年,张伯驹收藏了117件珍贵法书绘画,为了不让稀世文物被盗卖到海外,他凭一己之力斥巨资购入西晋陆机《平复帖》、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宋徽宗《雪江归棹图》、范仲淹《道服赞》、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等珍品。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机遇与父亲张镇芳创办的银行所带来的资金,使张伯驹有能力收藏到大量珍稀法书绘画。

末代皇帝溥仪从1922年开始,将大量珍贵文物以赏赐给溥杰为名,盗运出宫。这个行为持续了大半年,溥仪几乎每天都会将书画赏赐给溥杰,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我记得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真迹,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有唐王维的人物,宋马远和夏圭以及马麟等人画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古版书籍方面,乾清宫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书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运出的总数大约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二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杨仁凯曾在《国宝沉浮录》记述说很多隋、唐、宋、元的国宝品名并没有出现在“赏溥杰单”中。这些被运出宫的字画共装了七八十口大木箱,费尽周折的运到了天津。溥仪在天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便是靠着变卖这些历代法书名画来维持自己庞大的开销。后来溥仪逃到东北,将剩下的珍宝运往长春,它们装满七十多支木箱,一直在长春小白楼中安放了十多年。

溥仪从长春逃跑后,这些宝物或被偷盗,明抢,遭到疯狂掠夺和破坏。散失的宝物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各地藏家、古玩商纷纷到东北争夺这批“东北货”,最先到达东北进行书画交易的是北京玉池山房主人马霁川、靳伯声、“八公司”等。张伯驹收藏的字画大多是从“八公司”和琉璃厂古玩商手中买到的宫中散出的珍品。

唐 杜牧 张好好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伯驹能拥有大量资金去购买这些藏品,与张镇芳创办的盐业银行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密不可分。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是当时享誉全国的中资银行,金融辐射功能遍及长江以北,合称“北四行”。其中盐业银行是四家银行中成立最早的银行,位列商业银行之首。

张伯驹曾写道“一九三三年我父亲张镇芳去世,遗有盐业股票五十万元,但那时股票已步入以前值钱,我以三十万元归天津家用,自己拿去二十万元作为北平家用。我以这些钱购进了我喜爱的宋元字画,以后陆续向盐业透支到四十万元收购字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