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意思呢?就是说刘大耳朵不愧是汉太祖刘邦的种,充分发挥了他家一遇到危险就抛妻弃子、逃之夭夭的优良传统。不过当老大的可以不讲究,做小弟的却不能擅离职守——当年刘邦逃亡时嫌弃一对亲生儿女是累赘,一次次的将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踹下车,结果又一次次的被当车夫的夏侯婴捡回来;这回刘备又不管不顾的自己跑了,当保镖的赵云只好抱着阿斗、拖着甘夫人(当然她也没跳井)东躲西藏,最终幸运的逃出生天。
至于期间赵云是否与曹军遭遇、是否有厮杀,史书没说,我也不能瞎编。
不过还有种说法,说是大耳朵爸爸自己跑了以后,小耳朵儿子压根没人管,还被人贩子拐卖了,跟赵云没有发生半毛钱的关系:
“魏略曰:初备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弃家属,后奔荆州。禅时年数岁,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后来刘禅被卖到了关中,还在当地娶了媳妇。直到刘备拿下了益州,才通过张鲁牵线父子相认。
您说我们该信哪种说法?
赵云在当阳之战中救阿斗可能存疑,不过后来二救幼主应该不假。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自封荆州牧以后,与东吴间的矛盾尖锐了起来,哪怕他娶了孙权的小妹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后来孙权获知刘备率军西进益州以后,就派出舟船打算把妹子接回娘家,顺便把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也带走,准备以后当个人质啥的。幸好张飞和赵云带兵在江上拦截了东吴的船队,才把刘禅夺了回来。
其实赵云在荆州期间表现得很低调,演义中所谓的智取桂阳和随诸葛亮吊祭周瑜(这事本身就是子虚乌有)时威慑江东依然是罗贯中杜撰。他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在入蜀以后。
在入蜀之战中,赵云与张飞兵分两路,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完成了对成都的包围。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汉中之战,这回赵云确实在曹军阵营中反复冲杀,不但勇救部将张著,还大摆空城计吓退曹军,因此被刘备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箕谷之战中,作为蜀汉开国宿将中硕果仅存的赵云,却仅被诸葛派作疑兵吸引曹军主力,最后还因街亭失利导致被曹真击败,但损失不大。
至于赵云独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70多岁仍为北伐先锋,阵前力斩韩德一门五将等故事,依然是老罗编的。
赵云是蜀汉官僚系统中的“异类”,其实一直不受重用,可谓郁闷终生。
曹刘孙三大佬中,老曹的基本班底是沛国谯县的乡党和青州兵,小孙靠的是父兄遗泽以及江东本土势力。虽然曹、孙发达以后都有不少其他势力前来依附,但其内部在地位和权力划分上依然嫡庶分明、层级清晰,谁都甭想翻天。
刘大耳朵的情况就复杂了。因为在入蜀之前始终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刘备只能四处流窜,甚至不得不经常给其他大佬当小弟,所以他麾下人才的来源也比较复杂。像关张、简雍等人算是随刘备起家的从龙派,其余的都是靠他超高的情商走到哪划拉到哪,比如徐州派(糜竺、糜芳、孙乾等)、荆州派(诸葛亮、庞统、黄忠、马良、伊籍等)、西凉派(马超、马岱、姜维、梁虔等)、益州派(法正、孟达、张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李恢、王平等)。其中西凉派中的马家跟姜维等人还是死仇,益州派中以法正、李严等为代表的东州军派和作为益州本土豪族代表的谯周、李恢等人矛盾也很深。而在派系之间关系就更复杂了——从龙派和徐州派在治国理民上才不堪大用,又死得太快,所以早早退出历史舞台;荆州派一直把持蜀汉大权,但自从丢掉荆州以后,该派系中的人才就不断损失,夷陵大战更是将其二线储备力量一网打尽;西凉派中除了姜维外始终不受重用;益州派中的东州军派最惨,要么早死,要么跑路到了老曹那边,剩下的统统被诸葛亮往死里收拾。所以在诸葛亮、蒋琬、费祎死后,蜀汉政权实际掌握在谯周、杜琼、周群等益州本土派手中——偏偏这帮家伙几乎都是投降派,个个心向曹营,蜀汉要不玩完就有鬼了。
扯远了——那您说赵云应该算是哪派的?
有人说应该算从龙派。事实上赵云真正投效刘备阵营已经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事情了,这时距离刘备起兵打天下已经过去了16年之久,他加入的时间比徐州派的糜氏、孙乾等人还要晚。再说此时的刘备战过黄巾、抗过袁绍、救过徐州、领过豫州牧、大战过吕布袁术等诸雄,又沾上了衣带诏事件,早已声名大振,被老曹吹捧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赵云这个时候才来登门,算是哪门子的“从龙”?
同时,汉末三国时代有着很浓重的地域情结,对于开“地图炮”的热情可比现在的网络喷子要大得多,同时也非常看重家世、门第。作为蜀汉阵营中少有的刘备的老乡(除了刘备,似乎就跟张飞沾点老乡关系,所以二人关系很好),家世不出众,还跟各大派系十三不靠,可想而知赵云必然就成了蜀汉官僚系统中的另类和独立派,难免受到排挤和打压。所以纵观赵云的一生,像是独立领兵出战或执掌一方的机会几乎与他无缘,想要建功立业自然是千难万难,可以说是不受重用,郁闷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