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清 电视剧形象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帝王的想法是最莫测的,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在帝王的心中,只要触及到了他的利益,他的底线,那么不管是忠心耿耿的大臣,还是曾经宠爱一时的嫔妃,甚至是自己的母妃都有可能因此获罪而命丧黄泉。
就拿朱棣来举例吧,他和景清曾经是兴趣相投,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在他谋朝篡位之后,并没有对景清赶尽杀绝。但是当景清做了一件事后,朱棣却大发雷霆,不但将他处以酷刑,还株连了他的九族,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
景清的童年在记载当中是充满了神话色彩的,传说中景清的爷爷所埋葬的墓穴,其实是由一位已经快要寿终正寝的喇嘛给自己采的,但因为无意间泄露了天机,就没能用上。而是被景清的父亲知道后,为了祈求可以天佑后代,就将已故的景清爷爷葬在了这里,因此景家才有了"文曲星"景清的降生。
"文曲星"形象
在传说中,景清从小时候起就具有了"文曲星的神力",他在罗川上学的时候,曾经一时兴起在城隍爷的泥像上写下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城隍城隍,你今天给我写一篇好文章,要是写不出来,我就把你打到北国草场。结果当天晚上景清的老师就被城隍爷托梦,第二天去城隍庙一看,发现城隍爷的衣服上果然多了一首诗。
老师不信邪的让学生们去擦,结果怎么都擦不掉,可景清只是轻轻一抹就掉了,这让众人非常惊奇,将景清当作了神童。这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而不管这些传闻是真是假,唯一能确定的事是景清的家境并不好,甚至说是非常的窘迫,一贫如洗的境况。
借书
因为景清在读国子监的时候,根本就没钱买书,但是他又求学若渴,所以他都是借同学的书进行学习的。但不得不说,景清的性格实在是太调皮欢脱了,他曾经向一位同学借书,但是同学不舍得借他。于是景清就凭借着死缠烂打,三寸不烂之舌,并且再三保证一天之后就把书还给同学,这才借到了这本书。
但是等到一天后,这位同学问景清要书之时,景清却说这本书是自己的。同学一气之下,找来了老师为自己主持公道。但是景清却抢先一步证明自己——将整本书完整清楚的通篇背诵下来了,再看那位同学,对书的内容知之甚少。于是老师就认为这本书是景清的,还批评了同学一顿。
景清却在这时,把书还给了同学,笑嘻嘻道:"其实我不过是开个玩笑。"可见其性格是多么的调皮。而景清其实也是有点小任性,他曾经连续中过两届乡试解元,但是却拒绝参加会试,结果被人弹劾,激怒了朱元璋,罚他十年内不准再参加大考。
过了十几年,景清被任命为北平参议后,与燕王朱棣兴趣相投,交往甚密,成为了好朋友。但此时的景清还不知道,朱棣会在今后给自己与族人带来怎样悲惨的命运。
1399年7月末,燕王朱棣借口要清除朝廷内一些奸佞官员而率军发动叛乱,这场血风腥雨持续了三年才结束,被称为"靖难之役"。在朱棣攻进南京时,有许多忠于建文帝的大臣都不幸殒命。原本景清已经和几位大臣约好,誓死不降,但谁知到了最后,景清竟然在朱棣进宫时前去迎接,做了一个"出尔反尔"的小人。
建文帝
其实朱棣之所以要反叛,一是因为建文帝在即位之初,就打算削弱各藩王的势力,并且已经有所行动,这严重损害了他的利益;二是他在道衍和尚的影响下,很早就生了反抗朝廷的意思,再加上他本来就是野心家,因此在建文帝威胁到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起兵反了。
朱棣看到前来迎接自己的景清,非常开心,他觉得他们好兄弟二人,可以共同完成霸业,是一件美事。而且朱棣也非常清楚景清颇有才华,且能力出众,是自己日后不可多得的帮手。因此,朱棣对景清非常友好,不但没有罢免曾效忠于建文帝的景清,反而对他大加赞赏。
朱棣 影视剧形象
几日过后,朱棣召来众位大臣,准备开始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次早朝。就在这时,钦天监的人向前几步来到朱棣的面前上奏,大概意思是说:"今天有异星闪烁着红光,预示着陛下恐有性命之危。"其实也就是表明了可能会有红色的东西对朱棣不利。
朱棣与身边的侍卫放眼过去,整个殿内确实有一抹红非常的显眼——正是景清。朱棣心中一惊,变得警惕起来,而他身边的侍卫也都全副武装。等到下朝后,景清果然没有转身离开,而是冷笑一声,突然暴起,伴随着一闪而过的冷光,扑向了朱棣。
上朝途中的大臣们
但朱棣本身就会武,再加上贴身侍卫的保护,景清这一刺自然不可能成功,他手握的匕首被打落在地,五六个侍卫将他摁在了地上。景清浑然不惧,反而对着朱棣就是一顿破口大骂,说他是逆贼叛臣,说他狼子野心。朱棣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将景清斩首示众,同时用了最残酷的刑罚,将其剥皮。
原来景清"出尔反尔"其实都是在忍辱负重,他从来就没打算过背叛建文帝,然后在朱棣的手下苟且偷生。而是一直在忍耐,找寻机会,刺杀朱棣。这件事情知道的人越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景将自己扮成了一个背叛旧主,忘恩负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