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尧屠了江夏镇,康熙不追究的背后,原来是帝王术

2020-09-28 13:20:49 作者: 雍正王朝:年

朝堂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帝王在考虑问题时不会仅以对错为依据,而是以自己的江山社稷为中心。

《雍正王朝》中,康熙是一位拥有高超领导力的帝王,将“赏罚”二剑用得恰到好处,总能在关键时刻左右朝堂各方势力。年羹尧屠了江夏镇,不仅没被追究责任,反而升了巡抚,这背后就隐藏着康熙的平衡术以及对未来接班人员的考量。

江夏镇事件牵连甚广,两害两较取其轻,只能放过年羹尧

《百官行述》的消息刚刚放出来,各方力量都开始蠢蠢欲动,胤礽、四爷、八爷都想捷足先登。四爷、邬思道与胤祥商量一番,决定派年羹尧出马。

江夏镇富甲天下,年羹尧动了劫财的歪心思,他除了办理四爷交代的任务,连同江夏镇也“一锅端”。这下就把事情闹大了,但胤禛只是骂了他几句,并未动真格。一来是人才难得,将来还有大用途;二来年羹尧也将任务完成,还帮胤禛出了江夏镇受辱的恶气。因此,在雍王潜邸,年羹尧算是顺利通关,但事情已经沸沸扬扬,胤禛还要为他处理“尾事”。

如果说胤禛不追究年羹尧是站在夺嫡的角度,那康熙不追究年羹尧考虑的就更长远、更全面:

一、通过年羹尧,康熙可以知道更多关于江夏镇的信息,有利于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此外,康熙召年羹尧去南京时,胤禛、胤祥已经连辩护词都帮他想好了,可以保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康熙心目中,百官的重要性,明显高于江夏镇的百人。《百官行述》的背后,牵涉到百官,也就是大清统治的基础。深入追查下去,大多臣子都会被处罚,到时朝堂连正常上班的都没几个,这也是间接打自己的脸,否定自己几十年的治理水平,康熙只能法不责众。既然默认了胤禛烧掉《百官行述》,也就认可了年羹尧功大于过。

三、年羹尧的背后是胤禛和胤祥,而胤禛在康熙心目中已经成了“孤臣”。追查下去,胤禛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必会受牵连。没了孤臣干活,康熙许多得罪人的事不方便做,到时八爷党会形成垄断局面。

秋媚说:大清律例,是康熙以及众臣工所制订,是约束清朝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针对朝堂之人,康熙会有选择性地执行。是否处分一个员工,要看这个员工的价值,以及他激起的涟漪对江山的影响。按律追究年羹尧,最少也是滥杀无辜罪,足够将其千刀万剐;但按“情形”,他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不是没追究,而是点到即止,让十三爷当了“背锅侠”

年羹尧去江夏镇办事,是奉了胤祥的刑部公文。事发后,康熙关押了胤祥,是一举三得:

一、职场上,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员工做了出格的事,老板不直接处分员工,而是处置中层管理者。年羹尧是执行的员工,他做事出格了,由中层的胤祥负责,足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让案子顺利了结。

二、胤祥是真性情,个性耿直,疾恶如仇,容易得罪人。万一闹出事,下场可能比被软禁更惨。关押他,也是间接保护他,磨练他的心性。

三、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康熙在有限范围内追究责任,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下一代皇帝布局。

江夏镇的事情,已经让胤礽再次被废,导致太子之位空缺。太子的人选关系到大清的未来,不仅皇子与臣子关心,康熙更是将其作为晚年的头等大事。他老人家基本锁定了胤禛,但没有公开,为的就是保护胤禛,避免重蹈胤礽的覆辙。胤祥是胤禛的铁杠盟友,“黑锅”一个人背就行了,胤禛不能受牵连。

胤祥“背锅”后,胤禛就彻底成了孤臣。孤臣忍受住孤独,体验过孤掌难鸣,再进一步就是寡人,这是康熙对未来继承人的考验。

秋媚说:江夏镇事件,不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已经上升为权力分配的问题。康熙作为领导,只能通过平衡的方式重组权力格局,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同时还要为权力交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