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的爱情故事:心早已属于你,无论疾病还是健康

2020-09-29 10:20:26 作者: 北宋年间的爱

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一职时,其弟苏辙在齐州(今属济南)担任掌书记,两人兄弟情深,经常互通书信。信中除交流读书心得之外,有时还会提到各自身边的同僚,其中最让苏轼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担任密州通判的刘庭式。

有一次,苏辙在一封信中告诉苏轼:自己在济南,经常能听到当地老百姓称赞刘庭式是个守信懂礼之人,经过打听后,苏辙得知,在刘庭式还是个穷酸秀才,没有中进士之前,曾和同乡的一个女子订下婚约,但未曾送聘礼订亲。

后来,勤奋好学的刘庭式进士及第,前途无量,可许下婚约的那个女子却因生了一场重病而双目失明。那女子家世代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在得知刘庭式考中进士之后,觉得自家的这个盲女实在配不上刘庭式,故不敢再提婚约之事。

刘庭式的朋友们也纷纷劝他:反正你当年不曾送聘礼(按照当时的礼制,未送聘礼不算正式订婚),不如娶那女子的妹妹为妻,这样也不算不守承诺,你也不吃亏。刘庭式听后淡淡一笑,回答道:“我的心早就已经许给她了。虽然如今她双目失明,但我岂能因此而违背初心?“于是,刘庭式依然还是娶了那位失明的女子为妻。

两人婚后一直十分恩爱,刘庭式对妻子不离不弃,不论到哪当官,都会把妻子带在身边。苏轼在得知刘庭式的行为后,也不禁对他心生敬佩。

几年后,刘庭式的妻子去世了,刘庭式异常悲痛,一直悲伤叹息了好几年,始终没有再娶。

有一天,苏轼问刘庭式:“人因爱恋之意产生哀痛之情,而因美丽的容貌而产生爱恋之意。你信守诺言娶了盲女,并且陪伴她直至去世,这种做法已经符合道义了。你现在的爱从何而生,哀又从何而来呢?“

刘庭式答道:“我只知道死去的是我的结发妻子,她不失明是我的妻子,失明了也是我的妻子。如果我是因为她容貌美丽才对她心生爱恋,因对她有爱恋之意才产生悲痛之情,那么随着她因年老而色衰,我对她的爱恋也会日渐减少,那么她死后也就不会哀痛了。要是这样的话,那些在大街上挥舞衣袖、向男子眉目传情的风流女子,岂不是都能娶回家做妻子?“

苏轼听了后深为赞叹,认为刘庭式日后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会得道而成正果。根据苏轼一篇文章中的记载,刘庭式后来在庐山监太平观,虽然一粒饭也不吃,却双目炯炯有神、面带紫光,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健步如飞,以高寿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