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一个充满喜庆与祝福的词语,通常把它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这个词语很通俗,从字面就可以理解。“五子”意指五个孩子,“登科”意思是科举时代应考人金榜题名,也就是说科举考中进士。
唐朝诗人孟郊曾写了一首名满江湖的七绝叫做《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这首《登科后》不难看出,古代读书人“登科”就相当于跃进龙门,比我们今天考上清华北大还要让人兴奋。
其实并没那么简单,“五子登科”这个词还大有来头,如果有一天,当孩子问到“五子登科”里的“五子”分别是指的谁时,作为父母,答不上来就尴尬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寻下“五子登科”的来历,顺道认识一下这五个登科的孩子分别是谁。
读过《三字经》的人应该记得,里面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意思是说有一个叫窦燕山的人,有非常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他教育出来的五个孩子,全部都扬名立万。
我们今天说的“五子登科”中的五个孩子,其实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窦燕山家的五个孩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生在五代乱世,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窦禹钧是五代后周时期的大臣,官至右谏议大夫,他还是有名的藏书家。
燕山窦家算得上是一个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窦禹钧和他的哥哥窦禹锡都是当时著名的大词人。
窦禹钧重礼仪、有德行,而且他家庭和睦、教子有方,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是同龄人中的翘楚。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登科及第,顺利步入仕途,可谓光耀门楣,人称“五子登科”。
窦禹钧的这“五子”分别叫窦仪、窦俨、窦侃、窦偁(chēng)和窦僖。
长子窦仪,在后晋时中进士,历经后汉、后周,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窦仪官至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后改任礼部尚书,他是宋初一代名臣。
窦仪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
次子窦俨,同兄长一样,同属后晋进士及第,历仕后汉、后周,宋初任礼部侍郎。
三子窦侃,是后汉初年进士,在北宋官任起居郎。起居郎的任务就是记录皇帝的言行,无论大事小情,善行劣迹都要记录,以备后人修史之用,这个记录文书就称为“起居注”。
从历朝来看,担任“起居郎”这个官职的人,一般都正直果敢,值得信任。
四子窦偁,后汉进士及第,分别为后周太祖、宋太祖、宋太宗三位帝王效过力,被宋太宗赵光义提携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五子窦僖,后周初年进士,在宋朝任职左补阙。左补阙掌供奉讽谏,职责主要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并可以举荐人才。
《宋史》记载,太祖尝谓宰相曰:近朝卿士,窦仪质重严整,有家法,闺门敦睦,人无谰语,诸弟不能及。僖亦中人材尔,偁有操尚,可嘉也。
在“五代十国”那样一个朝不保夕的乱世里,“窦家五子”都能好好读书、登科及第,而且历仕四朝,都是皇帝身边近臣,可谓荣耀至极。
“窦家五子”如此优秀,自然跟窦禹钧教子有方是分不开的。还有一点不能忽略,窦禹钧是著名的藏书家,家里收藏奇书数万册,常言道: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说,父母的修养与爱好是培养孩子的标杆。
窦禹钧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人,他官至谏议大夫,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而后无病无痛而终,享寿八十有二。
窦禹钧用他的德行与学识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子孙,不仅五个儿子很成功,他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显贵。
鉴于此,侍郎冯道不禁赠诗一首: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后来,人们把窦禹钧成功的人生佳话浓缩成了“五子登科”这个谚语,寓意事业有成、人生美满。
慢慢的,人们又将五子登科延伸为人生五个方面的成功美满,这五个方面涵盖了学业、事业、家庭、婚姻、健康、财运等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范畴。
至于是哪五个方面,现代人更是直接,将“五子登科”比喻成世俗追求物质满足,他们把“五子”形象的定义为: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