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十七岁登基为帝,四个月后死于谋杀

2020-09-30 11:22:58 作者: 他四十七岁登

李班,成汉王国的第二任皇帝,在位仅不到一年,谥号哀帝。

何谓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或是早夭,或是未有功绩,或是遭受苦难,或是死于非命。

总之,这不是一个好的谥号。但凡带有这个谥号的,多为未能有所施展,就死于非命,是一个充满同情和哀叹的谥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班,这位成汉建国后的第二位皇帝,在这个乱世中,不仅未能继续开疆拓土,连做一位守成之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就死于宫廷内乱。

李班,是成汉开国君王李雄的侄子,他的父亲是李雄的兄长李荡。西晋末年,流亡益州的关中流民首领氐族人李特率领流民起义,自称大将军,设立百官。

李特在率部攻打成都战斗中,被益州刺史罗尚率部击杀。其弟李流和次子李荡在后续的战斗中,也先后为晋军所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接替首领之位的李雄,率流民经过艰苦的作战,最终击败晋军,占领成都,割据汉中之地。

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追封兄长李荡为广汉壮文公。公元306年李雄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成,史称成汉。

李雄既然称帝,自然就要设立太子。李雄有十多个儿子,但都是由嫔妃所生,并不是他的皇后任氏所生。一方面,李雄觉得自己的十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帝王之材和帝王之相,觉得他们都是纨绔子弟,无法继承自己的霸业;另一方面,李雄有感于自己与兄长李荡的兄弟情谊,一直对李荡早逝耿耿于怀,因此,他对李荡诸子甚为重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开始,李雄属意于李荡的长子李琀,他认为自己的这个侄子颇有武略,是李家之龙驹儿。但不幸的是,公元323年,李琀奉命率军讨伐仇池国的杨难敌,不幸在作战中被杀。

李雄为此伤心不已,数日无心饮食。

李琀死后,李雄对兄长李荡更是愧疚,更是下定了要李荡的儿子为太子。他遍观李荡诸子,选定了李班。

公元324年,李雄召开朝会,正式向群臣表达了要立李班为太子的想法。

群臣自然反对,自古皆是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哪有立侄子的道理?只有自己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会在宗室中选择。但是李雄有十几个儿子,这怎么能立别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李雄叔父李骧为首多数大臣都表示反对,李骧更是进言道,若果真立侄子为太子,那以后将是后患无穷,成国怕是要败亡啊!

李雄则是认为:若不是兄长李荡早年战死,这个皇位应该是李荡的,自然这太子之位也应该是李荡的儿子的。况且,自己的儿子有没有一个争气的,而侄子李班则是纯善正直,谦逊仁爱,正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李雄不顾群臣反对,毅然下诏,命李班奉皇后任氏为母亲,册封李班为太子。自此,李班跟随李雄,参与朝政,多有建言,他多次上书请求为贫民分配土地,减免赋税,李雄也基本采纳了他这些安抚流民的建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李班生性仁慈诚善,喜好儒学,长期跟随名士学习儒家学问,将儒士名士当做自己的老师和友人。

公元344年,李雄因旧伤复发,突发恶病,卧病在床。身上多处旧伤的伤口因发炎而溃烂,散发腥臭。李雄的儿子们无法忍受异味,又怕被传染,纷纷躲避,长期不入宫探望。

而李班则不畏传染,不怕恶臭,日夜亲自服侍在李雄身边,甚至用嘴为李雄吸吮伤口里的脓液。

至纯至孝,令人感动。

但终因病重,很快李雄就去世了。李雄去世前留下遗诏,命堂弟李寿辅政。

公元344年6月,李班继位。继位后,李班根据遗诏,拜李寿为录尚书事,同时,重用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等人,李班将朝政委于这些人后,自己就在宫中为李雄守丧,不在过问朝中之事。

长期的儒学的学习,使得李班知礼节,纳贤言,为人至善。若是在太平年间,李班不失为一位太子的合格人选。然而,在这西晋末世,人心不古,群雄逐鹿,李班就显得过于温文尔雅、过于迂腐了。

公元344年9月,李雄的儿子李越回到成都奔丧。当他看到李班坐在皇宫之中为自己的父亲守丧,那个本来应该是他们兄弟的位置,而且看到李班一副文文弱弱的文人模样,哪里有一点皇帝的样子。他心中更加不平衡,更加的不服气,更加的不满。

于是,他联络了在成都的兄弟李期等,计划除掉李班。此时,死亡的阴影已经降临,李班却还未察觉。

面对李越等人的阴谋,朝中大臣或是不想站队失败而家破人亡,或是想借机谋求更大利益,他们选择了不参与皇室内部争斗,选择了沉默和中立。

李班的兄弟李玝对此有所察觉,他劝李班应该马上遣送李越等人离开成都。然而此时已经四十有七的李班,在政治上却宛如幼子般纯真,面对李玝的劝谏,他不以为意。同时觉得不忍伤害李越诸人,不仅没有遣送他们,反而对他们推心置腹,以兄弟之情相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