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卢作府啬夫晏佐□
冗工广(舍+阝)工幼造
尺寸:3.2cm×2.3cm×0.5cm
当然从骨签文字看,不同工官骨签的文字的确存在不小差异,但这并不能成为骨签是在外地刻写的理由。因为如从更大量骨签文字的刻写情况看,即使在同一时期的同一工官骨签上,其文字的刻写也有差异。因此,不仅不同工官骨签文字的刻写差异,而且同一时期同一工官的刻写差异,更大的可能是由众多刻写者之间的个人书写区别而产生——从这些差异上并不能得出刻写地的不同。
卒史尧□
佐尊冗□
尺寸:1.7cm×0.9cm×0.3cm
4.档案问题
在大体确定了骨签文字是在未央宫刻写,而非在各地工官刻写的情况后,我们实际已回到当初刘庆柱、李毓芳先生已提出的骨签性质的问题。即从骨签文字刻于未央宫看,从存在大量空白骨签的情况看,骨签应是为某种目的而出现的,用来记录工官情况的一种特殊器物。亦即从现有的资料看,骨签的性质还是如大量档案学学者的认识一样,应是档案而非其他。
始元四年□
□工卒史 □
尺寸:1.7cm×1.1cm×0.4cm
5.发现的数量
从形状看,秦陵一号坑出土了与未央宫类似的骨签(其称为“骨弥”)。但若骨签为弓弥且每弓均配对存在2—4个骨弥的话,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大面积发掘情况看,骨签的数量理应更加庞大——弓体的材质容易腐朽,但骨质的保存则相对容易。但恰恰相反的是,在迄今为止的大规模秦陵兵马俑坑的发掘中,类似一号坑出土骨签的情况非常罕见。目前发现的总数,仅17件左右,其中1980年发掘13件,2009年出土4件。
□官守令石守丞常待□
□令史尧令史丹作□
□佐成冗工克挠宽□
□守造
尺寸:1.0cm×0.9cm×0.3cm
此外,在汉长安城出土骨签的地点中,未央宫三号遗址出土数万枚,位居首位。其次则为汉长安城武库遗址,仅有几十件。另外,在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南城角还有个位数骨签发现。而从1950年以来全国各地长时间大范围的汉代遗址发掘看,类似骨签的发现非常罕见,特别是在当时大量使用弓的边塞地区,历年出土了数量庞大的竹木简牍,但被称之为骨弥的遗物——本应大量发现的却几乎未闻。
千秋护工不害作府□
史都佐护冗工昌□
造
尺寸:1.6cm×1.1cm×0.4cm
很明显,本应放置大量弓的库房——武库,大量使用弓的地点——边塞、城墙等地,都极少发现骨签。那如骨签是骨弥,武库、边塞等地弓上骨弥都去了哪里?这是一个应引起将骨签视为骨弥学者重视的问题。
我想,“似”≠“是”,骨签的性质的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河南工官令寛(舍+阝)守丞□
□护工卒史直作府啬夫□
冗工乐建工广造
尺寸:2.4cm×1.7cm×0.4cm
□啬夫广令□
□强工寛造□
尺寸:1.3cm×1.0cm×0.4cm
始元四□
工官守令□
啬夫凌作 □
尺寸:1.3cm×0.9cm×0.3cm
□河南工官□
□造
尺寸:2.2cm×1.2cm×0.4cm
□史成作府
□工克□
尺寸:1.5cm×0.7cm×0.3cm
□官□
□德作府□
□广(舍+阝)工昌□
□造
尺寸:2.1cm×1.5cm×0.5cm
力八石
尺寸:2.5cm×1.7cm×0.4cm
本栏目图文选自《金石研究》第二辑,原标题为“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骨签研究的相关认识”,文章内容有删减,在此表示感谢!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汉唐研究室副主任、博士
《金石研究》第二辑封面影像 图片选自文人空间平台
金石契主编张振国(棠村)简介:
张振国:字定庵,号棠村、圆振居士,祖籍河北正定,斋号观云精舍。雅好金石书画,近年来主要从事金石学的传播与研究。原为人民日报社《人民文摘》杂志艺术部主任,《非常艺术》杂志主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书法金石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金石契》杂志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2016年元月主办《净土石华——秋碧堂藏古代佛教石刻拓片展》;2017年3月举办《净心守志——张振国丁酉青州书法展》。2017年8月举办《净心守志——张振国书法金石题跋展》。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