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蛮夷灭族真相:解读明朝万历二年宗伯李长春《平蛮碑》

2020-07-16 19:58:15 作者: 西南蛮夷灭族

原文载嘉庆十七年刻本《宜宾县志》

【平蛮碑】译文/钟蝰万历二年(1574)三月,明宗伯李长春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犍为郡官员向朝廷禀报戎僰人谋反叛乱。太祖高皇帝传诏在当地设立守御所,驻扎警卫士兵以保安定,下令犍为郡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就在这个时候,经管治理西南少数民族有了开端。先前告发戎僰叛乱的官员又来禀报,高皇帝这才命令出兵征讨。然而只是授权当地都司长官自行处理,不曾派遣将军到来,都司长官随汉使驰义侯监督指挥八校尉打败了戎僰人。高皇帝声威神灵,消灭他们竟然不堪一人之勇,于是君上意旨姑且延缓剿灭行动,显示中国宽阔,不必依照汉法处理塞外的事务。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及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间以后,那些发髻结成椎形的农民增多,其首领拥有军队,筰马、牦牛娴静地散布在山谷之中。他们的声势力量发展壮大后,进而常常扰袭边境,侵略近邻的小县。边吏不能遏制,于是商议对之是赏赐,还是诱导教喻,有人建议由大将军率军围剿,有人建议由中丞、部使者征发民众进行攻打。原因是他们时而顺服、时而反叛,没有办法有效管制。

??戎僰人听说明穆宗朱载坖隆庆年间,明王朝多次发生内哄,以至戎僰首领号称假王,举红旗,横行僰道境内,侵害蚕食疆土,内地也将面临危险。明穆宗先帝当时采纳科道官的建议,颁布诏书征求平定蛮夷叛乱的办法。巡抚大人逐条对答天子垂询的方法和策略,于是天子调派骁将从贵州境内进入四川领命征伐。

??过了不久,正好当今皇上明神宗朱翊钧登基即位,想到先帝在北方降服了胡人,在南方平定了越国,眼看认为就要满足了志向,偏偏留下西南蛮夷没有诛杀,心中还觉得不如意。于是明神宗授予郢中曾省吾(字确庵)为御史大夫,巡行视察巴蜀诸郡,受命平定蛮夷的战事。诏令上这样说:军队出击,务必要给予蛮夷重创,不要畏惧冲入敌阵。如果只沿袭招降来换取崇高的声誉,这是以此留下祸患的行为。曾公于是揣测皇上的意图,其目的在于攻破敌阵,肃清残敌,规划恢张先帝留下来的功业。并且要让蛮夷遵守汉人的法律制度像疾雷一样,只消一个霹雳就可将他们击碎了。

??曾公到了叙州府,与部使者扶风人孙公一起商谋平蛮策略。于是传令文武大吏,征集士兵,运送粮草,约定(1573年)三月底会合。又传令西南冉駹众酋长,各自带领所部士兵作好准备等待。到了约定的时间后,曾公亲自诚敬地持着讨逆的权杖,把各路人马聚集在一处起誓:不能让蛮夷叛逆导致皇上遗留忧虑,使父老子弟失去希望。

??在万历元年(1573)五月庚辰(十七日),首战凌霄城,攻破了它。六月丙寅(初三),二战都都寨,又攻破了它。僰人接连丢失了这两处险要之地,实力大减,不用说也失魂落魄了,于是他们纠集同伙坚守九丝城。

??九丝城悬崖峭壁,山势险峻,直耸云霄。如果缘着绝壁跷脚攀爬,脚趾能踩到不到二分深的凸岩,再加上筑有排栅列堑等军事防御设施,如同重城般坚固,若强弩之箭急驰而下,比从天空中落下的雨点还要密集。他们认为汉兵除非从天而降,才能被擒。

??曾公招募敢死勇士夜间借助绳索攀爬,选取一条绝道而上,大军随后踩着绝壁紧跟着登上去,挥舞兵器,大声呐喊,雄壮的喊杀声震撼了天地。僰人刚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固位自保,没有料到汉兵飞度而至,从假王以下,都一并被杀,有反抗者也被围击而死,汉兵缴获了金鼓、标弩、牛马等数以万计。这一仗的时间是在万历元年(1573)九月九日。

??曾公又亲自到九丝山上察看蛮夷异族的具体情况,空荡荡的没有一个残存的人。他于是向朝廷自呈功状,皇上下诏升任他为副都御史,赏赐他很多财物,其余将士也不同情况得到爵禄和赏赐。当胜利的乐曲响至宫廷之内,无不称颂天子宏大的教化明智如神,威力畅达遥远的地方。也认为曾公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大功,使南蛮之地为国家所隶属。

??那戎北生活在西部边疆,天性残忍凶狠,形体魁伟健壮,流动抢劫、侵犯虏掠,已经习惯了以此为生计,自古就有这些记述。这是他们那个地方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稻谷等粮食作物,马牛等畜牧业产品比内地多十分之三。

??其中有一个横行霸道的豪强盗寇,出去就是敲锣打鼓,杀牛分酒,招致千百人举行宴会。宴会结束,众人就围着他下拜,听从他的号令。所以吃肉牵衣之外,时有摇旗舞槊,凶悍地侵扰边邑,只为张显他们的野心罢了。这可以放任他们跋扈猖獗,纵容他们而不管,或者听凭他们欺骗隐瞒,屡次假借归抚的名义,得以宽赦死罪吗?曾公之所以慨然领兵,与部使者决策谋伐,就是要借此铲除祸患的根本,风卷残云,席卷震撼,不留后患。不多久便陆续攻破了凌霄城、都都寨,军吏们却大多沿袭老办法,这就出现了分歧,他们想援引以往做法来解决南蛮问题。无赖曾公主意已定,轻易不能改变。等到围剿九丝城之战,人人才都感到有危险,若不是曾公凭借着胜利的形势,迫使他们必须进攻,有谁肯冒死拼杀,毫不退却呢?功绩伟大啊!功绩伟大啊!

??在过去讨伐羌零族时,后将军请求援兵而上报军册,汉廷谋臣起初只同意十分之三,既而同意十分之五,最后才同意十分之八。明宣帝力排众议,全依后将军所办,所以羌虏最终得以被击破。先前曾公上书,皇上都亲手拟诏赐报,允许他有便宜行事之权。这才有以下的公卿大臣谋士等,屡次说曾公计划一定可以奏效,不像此前开头和结尾有两种言辞,后将军所遇到的情况大大超过了曾公。他所俘斩和逼降的羌虏不少于四万人,与戎僰人数比较起来基本相当。然而曾公整队班师之后,又上疏皇帝陈述用兵利与弊,并且推荐护羌校尉作守城的将领。他还连续不断地谈及战后遗留的事,再请皇帝任命骁将安抚那个地方,不要再让他们迁徙到别处,无异于金城的区划。这真是一个知晓议论、精通古今、为国事而忧虑如腹饥口渴的大臣。他谋划事情仍然合乎一统啊!如果当今皇上英明谋略、智慧决定,将会更加超过孝宗、宣宗很多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