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忧国忧民,杜甫还有另一副不为人知的世俗面孔

2020-10-06 23:38:53 作者: 除了忧国忧民

杜甫在蜀地,已然垂垂老矣,少年的热血早就被涂抹在地上,他也开始了老年人的平淡生活,贫瘠却又满足。

诗人的打扮也像蜀地的原住民,穿着笼桶衫,戴着柿油巾,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集市上,“杜甫在蜀,日以七金,买黄儿米半篮,细子鱼一串。”

生活还是那么清苦,“黄儿米”不是什么好东西,指的是粗糙的米粒。杜甫以此度日,也只能在诗歌中聊以自嘲:“粗饭依他日,穷愁怪此辰。”

如果说诗人就此沉沦,也有点言过其实。成都当地有种叫“槐叶冷淘”的凉食,做法是将面和槐叶水调和,切成面条形状,煮熟后再经冷水焯过。杜甫食过赞不绝口,以妙笔成诗,这道简朴的食物于是能流传至今: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吃罢这道冷食,诗人的思绪,仿佛又回到昔日的盛唐。长安的贵族,也爱追求饮食的新鲜,生食鱼肉成为当时特有的饮食风俗。

最出神入化的刀客,能将鱼片切地似轻纱一般薄,如丝线一样细。杜甫从成都送好友至绵阳,在绵阳河畔,又吃到昔日的“飞刀鲙鲤”,饱餐之后即兴赋诗:“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短暂的安歇,并没有持续很久,蜀地的靠山去世,杜甫又继续漂泊的状态,杜甫带着家人,到荆楚之地躲避战乱,沿着湘江溯流而上,寄居在耒阳。

可惜,天不遂人愿,耒阳突然发大水,杜甫足有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特意备船迎接,还为他准备了烤牛肉和白酒。

早在贞观17年,唐太宗就说过“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禁止民间食用马牛,饿疯的杜甫管不了那些,他甩开腮帮子饱餐一顿,喝的酩酊大醉,到了晚上就沉沉地睡去。

关于这场简单而又满足的晚宴,杜甫并没有留下任何诗歌记录,因为当晚他就去世了。

公元770年的那个夜晚,是中国诗坛的不幸,却是一个吃货,最大的幸运。

作者:老谈,夸夸其谈之谈,还老是夸夸其谈。除此外,别无长处,只能寄托到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