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反叛,兵锋直指大唐都城长安。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由于国内兵力虚空,唐明皇无力招架,次年,便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逃往蜀中,途径马嵬驿的时候,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士兵,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
唐玄宗没有办法,只好任由他们!但在唐玄宗看来,杨国忠祸乱朝纲,理应当诛,但杨贵妃乃一介女流,没有什么罪过,应该给予赦免。但军士们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造成今天这一局面,杨贵妃罪责难逃,要不是她迷惑皇帝,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终于,唐玄宗含泪被迫接受了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将杨贵妃赐死。
当然了,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并非只有杨国忠的祸乱朝纲,也并非只有杨玉环的红颜祸水。实际上,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重的,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唐玄宗的“穷兵黩武”。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概述一下这段历史!
唐王朝过去的兵役制度是典型的“府兵制”,也就是一种“寓农于兵”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士兵既是农民,农民既是士兵。打仗的时候,农民披甲上阵,成为士兵;打完仗之后,便解甲归田,继续耕作。
当然了,并非天下所有的农民都 属于所谓的“府兵”,它指的就是那么一小撮人。
这种兵役制度的好处,就是能做到打仗和生产两不误,但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不够专业!简单来说就是战斗力不够强。还有人数少也是一个缺点,很难应对大规模的战争。
这种兵役制度,在前期太平时期还算过得去,但是到了唐玄宗时期就行不通了。唐玄宗时期,动不动就要开疆拓土,而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理想,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兵源才行。
于是,在府兵不够的情况之下,便出现了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即——募兵制。也就是朝廷出钱来征兵。
这一制度出来之后,军队的人数也就增加了,而且还是职业军人,比起府兵制下的士兵来说,战斗力更强。
当时大唐的军队,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军,一类是边军(也就是节度使掌握的军队)。而当时的边军,大概是50万左右,而中央军只有13万。
虽然两者差距很大,不过也基本够用了,毕竟边军就算要造反,也不会同时进行,所以只要哪一个节度使稍微有点不安分,唐玄宗也能很快将其灭掉。
然而事实上,唐玄宗并没有这样,当时云南地区出现了状况,唐玄宗没有让边军去镇压,而是直接派中央军去。
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在杨国忠的错误指挥下,被派出去的7万中央军全军覆没。
所以等到安禄山反叛的时候,中央军只有8万人左右,而安禄山却有18万大军,你说这个仗该怎么打?
当然了,造成“安史之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玄宗将10个军镇中的3个交给了安禄山,其统率的兵力超过边防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所以,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实力,才使得安禄山有了反叛的信心。
总的来说,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重的,并不能简单归结到杨贵妃兄妹身上。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们一点责任也没有!
好了,在了解完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接着说我们前面的问题。
自从杨贵妃被唐玄宗赐死于马嵬坡的那一刻起,就留下了历史谜团,那就是——杨贵妃真的死了么?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还是有一定争议的,就连日本人都对此很是关注。
如果你问日本的“山口”家族,他们肯定会说:“没死”!因为山口家族就曾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有《家谱》为证。
20世纪日本当红女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华文媒体采访的时候就公开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现在,日本还有杨贵妃的墓呢!
那么这样说来的话,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去到了日本?
根据新旧《唐书》中的记载,当时唐玄宗让太监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出去,在佛堂处死了。死后又将尸身摆放于马嵬驿院内,让兵谏士兵头目陈玄礼等人“验明正身”。
这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却有很大的疑问!
首先来说,陈玄礼不可能对皇帝后宫的女人长相特别熟悉,他可能见过杨贵妃,但并不会“烂成灰也识得”。知道这具尸身是不是杨贵妃的人,只有高力士。
其次,在处决“验身”的程序上还有重大破绽。因为它并不是在处决前就要验明正身,而是在死后才验,这样做手脚的空间就非常大了,毕竟是“死无对证”!
最后一点也值得怀疑,那就是高力士是杨贵妃的“贵人”,曾一手将她推举入宫,成为皇帝的宠妃,而且两人还是老乡。再者,高力士又深知皇帝心中肯定舍不得杨贵妃,所以放她一马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了,以上论述大都参考至民间传说和历史推断,并不能当做准确答案。但通过此论述我们也不难看出,民间传闻杨贵妃没有死,而是去到了日本,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参考文献:新旧《唐书》、网络素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