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到底厉害在哪?这两首诗暗藏一种认识事物的全观思维方式

2020-10-07 12:24:44 作者: 李白到底厉害

作者 | 汨罗江上一叶舟

“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这是电影《妖猫传》中极乐之宴上,杨贵妃对李白的评价。看这部电影听到这句台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导演陈凯歌和编剧真能瞎掰,这话也太夸张了吧!你让大唐的将士、宰相、皇帝该情何以堪。但下一秒又反应过来了,这是电影语言的渲染艺术,夸张就夸张了吧。

不过事后又琢磨了半天,觉得这句话耐人寻味,并没有掺杂过多的水分,言过其实。因为站在杨贵妃或是历史的某种视角来看,李白配得起这句话的光环!作家余光中曾在《寻李白》中盛赞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大唐的半个盛世若在李白的诗下妙笔生花!没有大唐的李白,成就会逊色很多;没有李白的大唐,颜色也会失色很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李白是大唐的代言人、品牌官。

毕竟再好的产品,也得靠广而告之的传播。

就像如今的茅台地位,若不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一摔成名”,获得金质奖章(实际上是银质镀金奖章)的故事声名远播,以及后来国家领导人的加持下茅台成为国宴,“美联社”报道了撒切尔夫人因喝茅台,醉倒在中国人民大会堂国徽下,等等广为流传的品牌故事,茅台的今天可能远没有达到股神话的地步,“茅台”二字的市值破1万亿。而当时同样也参加万国博览会的衡水老白获得中国白酒最高奖甲等金奖,却由于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包装,论价格和市值都远不如“黄袍加身”的茅台。

品牌的包装、渲染对占领用户心智,往往起到一定程度上决定的作用。

所以,从品牌宣传推广的角度来看,李白作为任职当时大唐官方的“顶尖文案人”,大唐通过李白诗歌赚足了眼球,“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这句话也不算言过其实!

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李白全集》。李白的诗歌大多飘逸潇洒,可以用“荡气回肠”四个字来形容。

我们虽不及李白的才情,但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里有一个疑问或说是好奇心,为什么李白能写出这么多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诗歌?

李白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学不了他脑洞大开的方式,知道为什么总可以吧!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这些奠定了他

可以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但同样有李白这样经历的诗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唯独李白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呢?

用现在的话说,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在于认识,可是很显然认知只是基础,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回到脑回路这个问题上来。

那么,脑回路是什么?

经常看到有人调侃,这个人真实脑回路清奇,说的是思维奇葩,带有贬损的意思。正儿八经的脑回路,是指一个人认知能力构成的思维方式。

在李白的众多诗歌中,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望庐山瀑布》特别值得耐人寻味。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从眼前“香炉生紫烟”的微观场景到“银河落九天”史诗级的宏大画面,描绘了庐山瀑布荡气回肠、雄伟奇丽、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色。

这首诗字字珠玑,连苏轼都自叹不如,曾在自己的《戏徐凝瀑布诗》中,极力赞赏:“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说了这么多,铺垫了这么长的文字,重点不是谈李白众所周知的厉害,也不是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多么蔚为壮观,而是通过李白的这首诗歌,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的启示,如何让自己思维触角发达,不被事物本身设限了自己的认知。

“一叶知秋“,如果我们用今天流行“思维方式”的概念来解读《望庐山瀑布》,就不难发现,至少在诗歌这个层面,有一种独步天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维方式叫李白式的思维。

《望庐山瀑布》中的思维分为三个维度:

首先是宽度,“日照香炉生紫烟”,从眼前香炉峰的近景,视野横向拉开,眺望到远处“遥看瀑布挂前川”,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让大脑的空间有了宽度;

其次是深度,“飞流直下三千尺”,视野是向下俯视,让大脑的空间有了深度;

最后是高度,“疑是银河落九天”视野向上拉升,让大脑的空间有了高度。

李白这种开阔的思维视野让受众在大脑里打开一幅遁天入地的画面,造就这首写景诗歌的千古绝唱,脍炙人口。

在另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主要体现了两个思维核心,一是细节,二是远度。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这两首的结合,很好地体现了李白思维的两个特性:一是洞察事物的细节,二是洞察事物的整体。

比起李白的瀑布给人大脑无限奔放,冲破“思维墙”的空间感,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相去实在甚远。“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描写瀑布的场景很实在,但是给人局促感,因为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思维只是停留在事物本身,无法跳出“瀑布”的狭小圈子。

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