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直到临终才想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既不是宋江,更不是晁盖

2020-10-08 14:26:34 作者: 吴用直到临终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传》中施耐庵所著一首古诗,简单的诗词中蕴含着无限深意,短短几句也将梁山众人起义的缘由之一概括出来了。

事实上,《水浒传》并非施耐庵完全创作的小说,因为历史上确实有宋江等人,除此之外,它还有蓝本如《宣和遗事》,施耐庵将这些故事进行艺术的加工后,写出了一篇起义的壮歌。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1983年、1998年、2011年相继拍了梁山好汉们的故事,这本书的知名度也愈发大了起来。

这本书中,除了宋江、林冲、武松等人外,还有一个武力并不出色,但是不可或缺的人,那便是吴用。在小说中,吴用原本是一个精通文学、天象的书生,他有状元之才,却因为不肯行贿而被蔡京记恨,以他名字为名头剥夺了他的状元头衔,更让皇帝下令永远不录用他。

气愤而又怀才不遇的吴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男人,他心想,既然不让我做官,那就说明朝廷不正常,那这不正常的朝廷为什么不推翻。于是他带着晁盖等人截取了生辰纲,打下了与朝廷作斗争的第一仗。

后来,吴用跟随着晁盖等人上了梁山,由此展开和朝廷斗智斗勇的生涯。而吴用在梁山上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军师,被人称为“智多星”,甚至拿他和诸葛亮作比较。然而好景不长,逍遥而恣意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他们不得不做下人生中最错误的决定——招安。

招安后的梁山好汉分崩离析,死的死、伤的伤,1124年,吴用和花荣一起在宋江的墓前自尽,由此结束跌宕起伏的一生。然而细读《水浒传》,我们可以发现吴用死前才想通,梁山真正的老大,并不是号称及时雨的宋江,也并不是早早地成为梁山之主又早早地消失的晁盖,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这一点可以从多方面印证。首先,吴用是梁山起义的主导者,在无法做官后,他早就看清楚了形式,认为这天下并不能长久,起了造反的心思,便主导了智取生辰纲事件,后来又将梁山原本的掌权人弄下来,拥护晁盖上了第一把交椅。

宋江到了梁山后,他更是在晁盖和宋江之间做出了选择,以此保护了梁山的统一,如果他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晁盖和宋江之间必有一战,而那些好汉们也可能各自站队。

除此之外,吴用还是梁山绝大部分行动的推动者,他们将卢俊义奉为第二把交椅,主要是他武功超群,想以此来安抚他,实际上,吴用才是除了宋江外的决策者,其他英雄好汉们都是听他的,甚至宋江都会经常性询问他的意见。

那又为何说吴用死前方才想通呢?因为他这时候才知道,自己一死,梁山兄弟再无回春之力,没有谁能够再调兵遣将,恢复原先的盛况。而他一心求死,除了对宋江的报答之外,也是“哀莫大于心死”,心中徒剩感慨,根本没有再度起义的想法,他也深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他们早已止戈,也再也无法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