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爱音乐的人,到底有多疯狂?曹操死后还要听音乐

2020-10-08 15:29:36 作者: 三国里爱音乐

在三国的一些头面人物中,有许多人很爱音乐,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可以说,他们既是沙场的战将,又是乐坛的魁首。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三国里的爱乐人。

会修音的周瑜

《三国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不仅是年少有为的军军事将领,而且也是审音的权威。这为世人所公认。

“曲有误,周郎顾”,这句民间谚语,流传很广,后世还在传诵。在赤壁之战时,周瑜与蒋干见面,他饶有风趣地对蒋干说:“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他说的是古代著名音乐家师旷的事。

但言外之意是表明自己已知道你蒋干做说客的来意,这给了蒋干一一个软钉子,封住了他的口,使他陷入被动的地位。这是一句性格化的语言,十分贴合他的身份、地位、修养和他与蒋干的同窗关系。毛宗岗以赞赏的口气在这句话下夹批了一句:“趣甚! 不愧称‘顾曲周郎’。”

会写歌的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一个音乐的行家里手。他在高卧隆中时,“每晨夜从容, 常抱膝长啸”,经常唱《梁父吟》这个古曲”。由于他的影响,周围的人们也唱起来。刘备三顾茅庐,进入隆中的路上,听到了山畔田间的农夫唱着诸葛亮所作的歌曲,悠扬悦耳,使人神往。

在二访隆中时,刘备又在酒店里,看到了诸葛亮的密友石广元、孟公威击桌而歌,悠然自得。这给人造成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觉, 想像出诸葛亮高风雅洁的人品。

在“空城计”这样危险的时刻里,从琴声中表现了诸葛亮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性格侧面。同时这也说明,诸葛亮对于自己的琴技还是比较自信的。

死后都要听音乐的曹操

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时刻都离不开音乐。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受,抒发自己的胸臆,“借古乐写时事”。

大宴铜雀台,“乐声竞奏, 水陆并陈。文官武将轮次把盏,献酬交错”。虽说这是曹操在取得位极人臣之后,滋长起来的骄纵气派的自然流露。但从侧面也反应出了曹操的爱好。

曹操在临终前,立下一个“遗令”,要他的后人保持他生前享有的那些女乐,让她们按时在铜雀台演奏。可以看出,曹操也是一个很爱音乐的。

被作者规则的刘备

刘备本来也是一个音乐行家。“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演义》的作者,出于“拥刘”的缘故,竟避而不谈刘备爱音乐,把他写成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缺乏应有的风采,其实,刘备也是一个比较喜欢音乐的。

此外,《演义》还写了不少人的音乐活动,也颇有特色,如徐庶“狂歌于市”,以引起刘备对他的注意,司马德操用那清幽而高雅的琴声,抒发自己隐士生活的情趣,迎接刘备的造访。

三国时代的蔡邕、蔡琰父女,以及嵇康等,都是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蔡邕所做的焦尾琴,嵇康所奏的《广陵散》曲子,都是音乐史上传扬一时的盛事。蔡邕能从琴音中听出“杀心”;蔡琰在小时候,在夜里也能判定琴弦断的是哪一根。这些早已成为乐坛佳话。

你还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也喜欢音乐呢?欢迎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