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帝王都是极具特点的皇帝,他们所干出的奇葩事还真的挺不少。尽管如此,其治理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被天下人所承认的。可唯有一个为大明延续了160年寿命的皇帝,却没有被人们所记住。他就像一颗小石子,似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听见什么声响,却激起了巨大的浪花。那么,这位被人们严重低估的皇帝,他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朱见深的登基之路就十分坎坷。当时他的父亲明英宗被蒙古人活捉,他的叔叔顺势当了皇帝,自然他就被废了,要是后来他的父亲"夺门之变"没有成功,这太子之位于他来说算是无缘了。正是因为皇位的来之不易,在他登基后,格外的勤勉努力,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苛。以至于在面对刚接手的烂摊子,也能够不慌不忙,临危不惧。比如,在内忧上,他能够镇静的处理荆襄一带百万流民闹事以及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和土官的叛乱暴动。在外患上,他能从容的对蒙古人的入侵和女真崛起态势采取最有力的解决措施。
这样能力卓越的明宪宗,为什么会被人们如此的低估呢?我想大概与一篇网文《明朝那些事》有关。在这本书中,他把明宪宗的功绩削弱化,把他所喜爱的明孝宗描写的完美无缺。而史书上的明宪宗不仅让明中期商业和手工业开始飞速的发展,还在政治上广开言路,减轻赋税,为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平反冤案。并且以极大的宽容去重用被他老爸英宗在土木堡之变打压的人,其中最厉害最具有影响力的大臣就是商辂,他的代表作品《国本疏》,写的道理分明,勤勤恳恳。
可是在《明朝那些事》中,他青年时的丰功伟绩丝毫没有一丁点的描写,反倒大肆宣扬他中晚年因宠爱万氏的荒唐事儿,以及信用汪直、梁芳、万安等宦官奸臣,把他的形象渲染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由此可见,握着笔的手可以把人写的面目全非,可以让本是能够歌功颂德的人物,在他的笔下变得人人唾弃。所以说,我们从书中认识的人物,如果是真实的,请一定要保留三分自己的看法。不然就会跟随作者对人物的喜好而产生角色的第一印象观。
就如同《明朝那些事》中所描写的一样,这样未免是对明宪宗的不公平。所以现在我要数落一下,明朝前几位皇帝的奇葩事儿,也算是为人们低估朱见深而打抱不平了。那么明朝皇帝到底有哪些奇葩事呢?
首先我们就从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朱元璋说起。众所周知,他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因为生活实在是太穷苦了,他的父母亲人都相继去世,无依无靠的他只好出家当和尚。作为一个和尚,他却阴差阳错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天子的宝座。这也算历代皇帝有关出身的奇葩事儿了。
接着我们说一说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论辈分来看,身为朱元璋的孙子,本不应该轮到他来当第二皇帝。无奈的是,他的父亲死了,只好由他来顶替。他每天都害怕别人要害他,每天都担心大臣要造反,于是开始搞革命,然后把自己给作死了。
第三任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棣。他本来想安安稳稳的当个闲散王爷,好好的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可命运之神不肯放过他,可能是觉得他太闲了,非要让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接手皇帝这个忙碌的职业。于是在他即位后,他便片刻不曾停歇,不是跟这打,就是跟那打,四处开战,向人们展示自己工作的认真和勤奋。
说起第四任皇帝朱高炽,他的奇葩点在于他是胖死的。因为他是一个美食爱好者,一天不是美食就不能工作。作为一个皇帝,一天不工作,问题就会堆积如山。为了解决问题,他只好每天吃进大量的美食,保持美好满足的心情,才能够愉快的工作。所以他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完全不顾自己的健康,因过度肥胖为公牺牲。
最后这第五位是你绝对想象不到的一代贤君朱瞻基。他最大的爱好竟然是斗蟋蟀,每天不斗蟋蟀,就觉得生命失去了乐趣。他甚至强烈要求不论是大臣还是百姓只要有好的蟋蟀,就必须送往宫中。由此看来,他的奇葩病也不轻啊!
看到了这些名声大过明宪宗的几位皇帝的奇葩事儿,有没有瞬间觉得明宪宗朱见深还是一个不错的正常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