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字的结衔?北宋的官名为何如此奇葩?这正是皇帝的高明之处

2020-10-10 23:35:59 作者: 上百字的结衔

“结衔”这个词实际上是指官员全部官职的罗列,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从北宋时期开始的,北宋之前的官员职位都相当简单。

比如我们熟悉的“江州司马”白居易,他做官做到翰林院学士、左赞善大夫、杭州刺史等等,历史上对他的称呼也就无非是取最高官职中的一个。再比如杜甫,又称为杜工部,因为他做官最高就做到了那个职位,因此对于他官职的描述不会多复杂。

但是到了北宋,官员的结衔就相当复杂了,最多的甚至有上百个字,这长长的结衔是由各种类型的官衔罗列起来的,每个官衔的意义和地位都不一样。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院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是北宋名臣司马光的结衔,就是小时候砸缸的那位司马光,当然了,他最大的功绩是编著了《资治通鉴》。

这么长的结衔里,每个官职都有各自的意义和地位,比如“端明殿学士”是文官的荣誉职位,“翰林院侍读学士”实际上就是经筵讲官,“朝散大夫”相当于从五品的散官。“右谏议大夫”则是门下省的从四品官职,“集贤院修撰”则是馆职,“河内郡开国侯”是爵位,“食邑一千三百户实封四百户”则是封地,“赐紫金鱼袋”则是司马光的服章。

北宋的臣子都拥有超长的结衔,比如被誉为文臣首的欧阳修,他的结衔是“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三百户实封八百户”,而武将如李璋,他的结衔是“翊卫功臣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平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四百户”,总而言之是相当长的,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分析一下他到底是什么官,虚职和爵位是什么等等,笔者就不再这里一一剖析了。

当然了,历史上最长的结衔出现在元末,权相伯颜的结衔长达246字,至今无人能破记录。北宋的结衔倒不是自创的,它是沿袭了唐末五代以来的习惯,但毫无疑问,在两宋时期这种制度发展到了极致。

一般来说,越是高官,他的结衔就越长越复杂,结构也更为繁杂。但是,为什么北宋的皇帝要搞出一套这么复杂的官职制度来,难道是为了好玩吗?显然不是的,北宋皇帝之所以在结衔制度上如此下功夫,以至于北宋时期的官员结衔如此奇葩,是有着他们自己的深刻考量的,或者说,这实际上是北宋皇帝的高明之处。

北宋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文人政治”,加上北宋时期大开科举之门,使得北宋时期的官职不够用。以宋真宗时期为例,当时入品的文武官员加起来有9785名之多,但实际上北宋并没有如此多的官职给他们做,为此如何安排这些人就成为了难事。

北宋时期的官员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很简单,科举。唐朝的科举和北宋时期的科举比起来,那简直是小意思,《通典·选举六》记载:“开元天宝之中,一岁举贡,凡有数千”,但实际上录取的人数在一百以下,“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大多数人都很难实现“鲤鱼跳龙门”。

但到了北宋时期就不一样了,从宋太宗时期就开始广开科举之门,每一科注意是每一科都能录取一千人左右,还不算一些靠关系走上仕途的人员。而到了宋真宗时期,“荫补”这种通道又被打开了,“荫补”实际上就是为“官二代”设置的上升通道。

到了仁宗时期,依旧有很多人不能及第,于是针对这些穷酸的老秀才,宋仁宗又发明了一种特招的方式:特奏名。基本上参加特奏名的秀才,只要脑子不是特别差,都能混个一官半职。可以说,北宋朝对文人的优待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宋朝的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与五代时期的乱象有很大的关系,唐朝的衰落是由安史之乱引起的,但实际上唐朝的终结者是黄巢。黄巢是什么人?落第举子。黄巢为什么会落第?因为唐朝实际上是科举与门阀并行的上升通道,门阀是主流,科举是辅助。

底层文人上升通道的狭窄,导致了唐朝统治者的悲剧,这是北宋开国皇帝所忌惮的。而五代时期的乱象,与武将的猖獗有着很大的关系,为此北宋开朝就“重文轻武”。既要文人为自己所用,又要文人不惹事生非,北宋只能采取“高考扩招”这样的措施了。

所以不要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北宋时期的大学生实际上更不值钱,但这算不算是上升的通道呢?当然算!这些通过科举跻身的人,应该如何安置呢?那只能不断地扩大公务员的队伍,于是北宋复杂的官职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在这样复杂的系统中,几乎人人有官做,而且谁的成分也不比谁的简单,大家其乐融融地感谢“吾皇万岁万岁”,岂不是妙哉?北宋到了宋仁宗时期,入品的官员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0人,这还不算基层的不入流的官员以及“吏”的人数,这为北宋埋下了很大的祸端:冗官冗费。

庞大的官员队伍占用了太多的财政收入,北宋皇帝任性地拉拢读书人的最终结果,就是造成了北宋内部大量的损耗,这直接表现在军费方面的不足。于是北宋人打辽国啊、打西夏啊,就明显地力不从心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