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上记载李贽对秦始皇嬴政的评价说:“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这是关于千古一帝的最早记载。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秦始皇嬴政的功绩。
首先,奠定中华本土疆域。
公元前246年,嬴政元年,这年嬴政13岁,继承王位。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秦灭赵;前225年,秦灭魏;前223年,秦灭楚;前222年,秦灭燕;前221年,秦灭齐。
39岁时,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其次,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在秦始皇众多制度中,尤其是郡县制。若无秦始皇在全国首推郡县制,中国必定长期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
所以,中国能强盛2000年,秦始皇功不可没。=身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打下了中国2000年的统治基础,也让中国延续了2000年的强盛。
再次,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尤其是统一文字。统一文字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续了文明。
事实上,我们民族的文明三千年不中断,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没。从甲骨到金文,从周篆到秦篆,从篆书到隶书,陈陈相因,一脉相承。承上启下的,正是秦始皇的“书同文”。
书同文的结果是一个更大民族的诞生。这个民族就是汉。她的形成,却其实开始于秦。实际上,要不是秦帝国二世而亡,两汉又长达四百多年之久,那么,汉语、汉字、汉族、汉人,极有可能是秦语、秦字。
对比一下欧洲,你看看德语、法语等语言共同挤在一块小小的地方就知道统一文字的重要性了。
秦始皇嬴政建立的大一统政治体制,对中国2000多年的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纵然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期间有小的变化,但整体还是遵循着秦王嬴政的模板,例如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历史上称为“汉承秦制”。
当然,除了以上这种影响后世千秋万代的功业外,秦始皇还有很多优点。比如他很勤政。
《史记》上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他每天所读的竹简要有120斤重。秦始皇每天处理繁重的公务,任劳任怨。
还比如他从未杀过功臣。
在统一六国中,王翦父子、蒙恬等人,可谓是历下了不朽之功勋,秦始皇对他们十分信任。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尊王翦为师,儿子王贲手握兵权。而蒙恬,带着30万蒙家军和公子扶苏一起戍卫边疆。秦始皇对他们怀疑过,更没有想过要杀他们。
相比其它开国皇帝大肆屠杀功臣,秦始皇嬴政可以说非常善待功臣,而且信任。
但就是这样的皇帝,却被后世诟病为千古暴君。那么,有证据表明秦始皇嬴政是暴君吗?
当然,首先认为秦始皇是暴君的证据就是焚书坑儒,但实际上焚书坑儒并非我们理解的那样。其实,焚书坑儒只是个误会。而且焚书与坑儒是两码事,要分开看,焚书是焚书,坑儒是坑儒。
秦始皇嬴政“焚”的主要是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书籍和记载除了秦国历史之外其它诸侯国的历史,并没有全部销毁文化书籍,关于技术,比如医药、占卜、农作之内的书籍并没有销毁。
所以,秦始皇嬴政的焚书可能没有历来想象的那样严重,秦始皇嬴政的焚书远不及后来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对文献的损害严重。坑杀的并不是什么儒,也不是什么意见领袖,而是一群骗吃骗喝的江湖混混。
还有个说法是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事实上,修建宫殿和陵墓历朝历代帝王皆有之,为何唯独秦始皇摊上“暴政”之名。
所以,这并不合适。
因此,说秦始皇嬴政是暴君的证据似乎不足,但千古一帝却确有其事。而且秦始皇死后只有庙号没有谥号。
谥号实际上从周朝时期便已经出现了,然而当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认为谥号是“则子议父,臣议君也”,故此便废除了这个规矩。
不过也有后代给前朝皇帝上谥号的例子也有不少,但就是没有人敢给秦始皇上谥号,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极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功过实在难评。所以,秦始皇嬴政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