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详解三国“巴西之战”

2020-10-11 19:28:29 作者: 地缘详解三国

- END -

张鲁南下本来就是故作姿态给曹操看,甚至还说出了“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接到曹操的招降信后就表示愿意归降,并先期派朴胡、杜濩、任约等几个巴人首领北上朝拜曹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巴人经常受到汉地官吏的盘剥,就连原本不用纳税的七姓蛮的利益同样会受到侵扰。故此亦时有叛乱发生,与张鲁进行政治捆绑,亦有自保之意。这次曹操南征,对于巴人来说又是一张新朝的政治入场券。抓住的话,不仅七姓蛮能恢复往日荣光,四百年前没抓住机会的賨人亦可借机上车。

这些巴人部落就是前面说的,张鲁送给曹操的大礼。张鲁得到曹操的厚赏,与他能让巴人北降功不可末。为了笼络巴人,更为了让他们做自己之后南征的先锋,曹操当即任命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朴胡为巴东太守。让这些蛮夷首领,能够登堂入室正式成为朝廷命官。

需要强调的是,巴人首领们是在建安二十年九月北上汉中的,张鲁自己却并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了宕渠。没有跟去倒不是说怕曹操会卸磨杀驴,而是认为曹操下一步应该会顺势南下,与刘备决战。然而曹操虽然把三巴之地许给了巴人首领,但当时并没有进军巴蜀的打算。时年三十七岁的司马懿当时正在军中,他给曹操的建议是应该乘刘璋新败,刘备还没完全收服蜀地人心之机南下,一举拿下益州。曹操的回答是不要人心不足,想着得陇望蜀。

曹操是很不喜欢司马懿的,觉得这个人有“狼顾之相”,意思是说像狼一样,走的时候右顾右盼,让人感觉非常谨慎多疑,心怀不轨。不过曹操倒不是因为不喜欢司马懿,才做此决定的。是他自己对在汉中立足未稳时,就进军巴蜀缺乏信心。一个阳平关就差点把曹操给逼了回去,靠的是上天眷顾才意外拿下汉中。接下来无论走蜀道还是巴道,这样的关口还有无数。

有鉴于此,曹操的想法是让这些巴人首领把部族都迁入汉中。等战略准备充分后,他日主力南取蜀地,再以巴人为偏师与之相配合取三巴之地。“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句话本身虽然要1700多年后,才由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总结出来,但道理是一直在的。普通巴人会想着回到故土,首领们则想着自己的官职,到时自会三军用命。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移民任务。曹操派张郃领军护送首领们回宕渠,迎接张鲁及迁徙渠江流域的巴民(当然也包括愿意跟着走的汉地官民)。刘备这边派黄权为护军,原本是想依靠他在巴西的地缘影响力,招降张鲁和巴人。结果还没到宕渠张鲁就降了,还引来张郃兵抵宕渠。这种情况下黄权退至幕后,由兼领巴西太守的张飞,领精锐万余前往与张郃交战。

两军对垒的地点,位于今渠县县城北、渠江之侧的“瓦口隘”(又名“蒙头荡石”),北与宕渠的水路距离约为30余公里。张郃选择在此与张飞交战,是为了给身后的巴人留出迁徙的时间和空间。这个位置也显示,张飞是从水路由涪水先南下合川(垫江),再溯渠江而上兵抵瓦口的。在地缘、地理结构如此复杂的山地中,水路永远是最有效率和最安全的,即便从几何角度看起来有些绕路。

虽然张飞和他的万余精兵及相应的粮草物资,是沿水路进抵瓦口,但他最终与张郃的决战,却是利用了山间小道。史书记载,两军相峙五十余天。张飞觅得其他的道路绕到张郃军侧后。山道狭窄,张郃的军营呈一字长蛇状布设,在敌军侧击之下首尾不能相顾。一战而为张飞所全歼,只有张郃本人带着十几个亲信,从山道逃回了汉中。这场战役被称之为“瓦口隘战役”,考虑到它帮刘备拿回巴西的地缘政治意义,又被称为“巴西之战”。

有了张郃所争取的这五十多天时间,渠江流域的巴人部落还是顺利的被迁入了汉中。张鲁亦在当年十一月,领着他的余众回到了南郑。不管怎么说,曹操交待的任务还是完成了。为此张郃并没有因为这场失败,失去曹操的信任。张飞在巴西之战获胜后,亦没有乘胜追至汉中。

巴人虽被安置在了汉中,但朴胡、杜濩等首领却不能留在汉中以免生变。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遂北归,并于次年二月回到邺城。被带走的巴人首领则被安置到了洛阳。值得一提的是,随这些巴人一起北入汉中,并被安置到洛阳的还有宕渠人王平。从件事可以看出,王平应该是巴人或者说汉化的巴人,其家族在巴人中亦有一定地位。后来曹操南征汉中,熟悉巴汉情况的王平以代理都尉之职跟着曹操回到汉中。曹操兵败后王平顺势归降刘备,回到家乡打拼出一番天地,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被带走的不仅有巴人首领,还有张鲁和他的家族。同时曹操还将数万户汉中之民移往关中。带走张鲁很好理解,把汉中清空则是有三个层面的考虑:一是关中在潼关之战时,又遭遇了一劫,急需补充人口;二是汉中之民,很多本来就是战乱时逃往汉中的关中人;三是张鲁虽降,但五斗米道在意识形态上的凝聚力有目共睹,为免日后再生动乱,迁徙分散安置算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

曹操走后,汉中交给了夏侯渊和张郃、徐晃经营。问题是你把汉中之民迁移走了,汉中可就空虚了。可以预见,刘备接下来势必会北伐汉中的,没人肯定是不行。此前曹操曾把归降的马超、韩遂旧部五千人,交由平难将军段署等将领统领,并以善于调和诸将矛盾,在赤壁之战时就做过护军的赵俨为关中护军,协调关中各军。时下在汉中空虚的情况下,曹操命令赵俨调拔一千二百人,由段署率领由褒斜道前往汉中。

然而这些被选中的士兵皆在关中有家室,并不愿意去往汉中,更因不是曹操旧部,而对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有所担心。赵俨见此情景怕发生哗变,这边段署刚走了一天,放心不下的他就追到斜谷口,一一安抚南调的士兵,并叮嘱告诫段署一定要注意士兵的情绪。无奈兵行四十里后,哗变还是发生了,段署亦不知所踪。接到消息的赵俨遂亲自带着一百五十人前往平叛。人数虽少,但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叛军亲朋故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兼之只把其中带头闹事者抓起来治罪,其余一概不问,算是暂时平息了这场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