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项羽在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将刘邦封到了秦岭以南,这让刘邦非常恼火,因为按照怀王之约的约定,刘邦肯定是要被封为关中王的,本来应该占据富庶之地。刘邦在一开始也并不甘心屈就汉中,甚至一度想跟项羽争个高下。刘邦的这一想法虽然在情理之中,但是刘邦的能顾打败项羽骂?项羽在当时仍然受到其他诸侯的敬重,此时的刘邦如果攻打项羽,项羽和其他诸侯一定会联合起来攻打刘邦。
刘邦被封在了汉中
刘邦明知打不过项羽,但是仍然掩盖不了心中的气愤。张良为了缓解刘邦心中的怨气,想出了一个不动武便得地皮的方法,最终成功让刘邦再得一郡。虽然张良替刘邦缓解了心中的郁闷,但是此时的张良却还没有正式投奔刘邦,在帮助了刘邦之后,张良又很快地离开了刘邦。虽然张良此时的离去对刘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对于后来张良死心塌地的跟着刘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刘邦在汉中遇到过困境,但是也有顺境的时候,例如韩信就是在此时投靠了刘邦,韩信的投奔甚至能够决定将来刘邦是否得天下。由此可见,刘邦身处汉中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从长远来看,刘邦积蓄了攻打项羽的力量。
刘邦雕像
一、刘邦深陷困境
刘邦在进入汉中之后,就陷入了困境。当时所有人都以项羽为先,刘邦却只能屈就汉中,如此一来,仅仅凭借两个郡是很难有作为的。所以刘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当中,他不知都怎样才能赢得项羽,怎样才能发泄一肚子的闷气,所以在汉中,刘邦一开始是非常诅丧。以下就是刘邦沮丧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或者影响。
《汉书》史料
刘邦首先入关,项羽本应该遵守怀王之约将刘邦封为关中王,但是此时的项羽已经战胜了秦国,怀王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因此项羽并没有把怀王之约当回事,再加上对刘邦的嫉妒,于是擅自主张将刘邦封在了汉中。刘邦知道额项羽的意图之后,很是生气,于是打算攻打项羽。
《汉书》记载: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刘邦不具备攻打项羽的条件,但是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虽然刘邦头脑发晕,但是他的部下很清醒,所以刘邦的部下都在劝说不能作战。刘邦最后终于同意不再对项羽作战。虽然刘邦忍下了性子,但是还是受不了,于是张良出手灭掉了刘邦心中的部分怒火。张良将赏赐给自己的珠宝送给了项伯,刘邦也跟着张良一起送礼。后来在项伯的疏通之下,刘邦收获了汉中郡,值得注意的是,汉中郡对刘邦非常重要,因为汉中连接关中,将来刘邦攻打三秦之地时候,必经之路就是汉中。但是刘邦此时还没有攻打观众的计划,所以此时的刘邦即使得了汉中郡,却也常常感到沮丧。
咸阳城博物馆
刘邦身处汉中的另一个困境就是暂时失去了张良,张良此时还不是刘邦的谋士,是刘邦好友派张良协助刘邦的,所以张良的人事关系其实还在刘邦的朋友那里。虽然张良要回到自己的上司那里继续工作,但是张良对刘邦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张良每每提出建议,刘邦几乎都照着做,张良认为刘邦是一个可以谋事的主公,所以在离开刘邦之前,张良还特地想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刘邦将连接汉中和关中的唯一通道栈桥烧毁,这样一来,刘邦就失去了通向关中的唯一途径,就代表刘邦对关中之地已经死心,那么项羽就不会担心刘邦夺取关中了。张良的这个建议提得非常及时,因为项羽虽然分封了刘邦,但是时常担心刘邦会夺取关中,张良的计谋正中项羽的要害,消除了项羽对刘邦的忌惮。
此外,刘邦还遇到了第三个困境,就是将士逃亡,将士之所以逃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有些将士看到刘邦被封到汉中,认为刘邦不会再有什么出息了,所以就离开了;二是汉中远离家乡,跟着刘邦一起入关的还有很多江苏士兵,有些士兵不想远离家乡,所以就逃走了。将士的逃走,对刘邦来说损失重大,主要有两大损失,一是军心不稳,二是实力减弱,逃走的将士不在少数。
楚汉战争形势图
二、怎样看待困境
其实刘邦进入汉中,还面临不少的困境,但是主要的困境就是被封汉中王、张良离开和将士逃走,不过每件事都有两面性,困境也可以当作顺境。项羽违背怀王之约,成了一个不守信的人,刘邦之后也多次将这件事拿出来作为出师的理由。正是由于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顺了项羽的心意,也使得项羽对刘邦暂时放下了戒心。张良虽然离开了,但是张良对刘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后来投奔刘邦做了铺垫,并且张良为刘邦多次献计,尤其是为刘邦赢得了汉中,这就是以后攻打关中取得了方便。虽然有些将士离开了,但是留下来的将士对刘邦来说是一种鼓励,因为在这些士兵虽然留下了,但是当刘邦要打回江苏时,这些士兵由于家在江苏,所以导致士气很高。因此,很多逆境在今天看来,未必时逆境,反而是刘邦成长的力量。
虽然刘邦在汉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之事,但是刘邦此次回汉中,却有了一个重大收获,这个收获甚至能够决定刘邦将来是否得天下。韩信的投奔由于百万雄师投奔到了刘邦的帐下。所以刘邦此次到了汉中,除了受到项羽的屈辱之外,其他的却收获颇丰。正确看待刘邦所处的困境,将困境正确的转化成逆境,抓住好时事变化的时机,对于刘邦来说,汉中也可以成为霸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