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早期的发展之路——袁魏氏 品绣者湘绣

2020-10-14 02:04:03 作者: 湘绣早期的发

早期,奠定湘绣的基础并使之在长沙县农村推广湘绣技艺和培训绣工的开掘者当为袁魏氏。魏氏,1842年(道光壬寅)生于长沙县袁家坪(青竹湖)。她的丈夫袁理安,是一个农民,因农村生活贫困,便进入长沙城,在她亲戚所开的绣庄里做学徒。

就在1884年(光绪甲申)前后,当时的绣庄,以运销苏绣黼黻(清政府官员服饰,亦称“补子”)为主要业务,因此,魏氏得有机会看到她丈夫带回的一对黼黻。她好玩似地学着绣制,偶尔由袁理安拿到城里托售居然很快就卖了出去,她以后便接着不断地绣制黼黻,作为家庭生活补助。她当时每三天可以绣成黼黻一对,售价一银元,每元可买谷子石。

她的成就,激发了袁家坪一带农村妇女,也纷纷学绣黼黻([fǔfú] 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

当时黼黻量然为官僚贵族、封建地主所需要,但是外省进货太多,加以有些是粗制滥造的作品,销路就慢慢停滞了。1887年(光绪丁亥),魏氏打听到胡莲仙的绣花生意很好,一般妇女都称道胡莲仙的手艺,她便进城去访问胡莲仙,并索取绣稿花样。胡莲仙祖籍安徽,因父在江苏各县做官,从小随父在江苏吴县长大,她很早学会了苏绣,也知道绘画。

她在20岁时,与湖南湘阴人吴健生结婚,回到湘阴。1878年(光绪戊寅),她为了推销绣品,全家迁到长沙。

后来,袁魏氏和胡连仙两人因技艺上的交流、切磋,很快成为了交往密切的朋友她们从刺绣黼黻一类的服饰逐渐转到适合民间需要的小五件,后来又向茶褡、枕套、衣边、裙饰、手帕、腰带、鞋面等小商品发展,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

袁魏氏先后在自己的居住地长沙县东乡的袁家坪,及邻近的沙坪传授徒弟100余人,直到今天,这里还是湘绣的中心。在新中国建立初,袁家坪一带绣工已发展至2000多人,家家户户,不论新老绣工,皆奉袁魏氏为她们的创业之祖。

袁魏氏于民国三年(1914)在长沙县袁家坪家中逝世,享年74岁。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魏氏的儿子袁瑾荪在长沙市八角亭开设“锦云绣馆”,为湘绣开创新的局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