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蜀汉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大军师,武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这八个人或者算无遗策,或者战无不胜,以至于曹魏虽有诸曹夏侯五子良将,却经常被蜀汉按在地上摩擦。
但是最近评论区有一种观点获得了很多人的赞同:根据正史记载,如果让曹魏和蜀汉各出八位文臣武将对决,曹魏是完全可以吊打蜀汉的。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让曹魏三文臣五武将与蜀汉三军师五虎将较量一番,看看哪一方能最终胜出。
既然是说三国正史,那么《三国演义》和电视剧,就不能拿来做依据了,咱们还是看《三国志》以及裴松之做注时引用的史料。
按照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之后、原汉朝丞相主簿行军长史、曹魏侍中关内侯刘晔的说法,刘备集团值得重视:“若小缓之(如果不穷追猛打),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曹魏文臣武将一致反对刘晔的观点(众议咸云)并认为刘备集团有其致命弱点:“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事实上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有道理,他们都不比较认同一个事实:蜀汉人才匮乏,折损一员大将,就伤筋动骨,不像曹魏和东吴,有丰厚的家底可以折腾,死了诸曹还有夏侯,诸曹夏侯都死光了,还有五子良将司马八达。
刘备集团真正能够跟曹魏文臣武将较量一番的,还真就只有三军师和五虎将,此外似乎还可以加上一个魏延魏文长——刘备并没有见过姜维姜伯约,所以后起之秀咱们就不算了。
蜀汉的八个人好选,曹魏的八个人就不好选了。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曹魏集团,可以独当一面的文臣武将实在是太多了,让谁上不让谁上,很难一碗水端平,只好由笔者越俎代庖,选出八位顶尖高手,来跟蜀汉三军师五虎将进行一番对比。
要选出曹魏三文臣,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郭嘉郭奉孝是没有资格参赛的。
读过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郭嘉给曹操当了十一年的军祭酒(不同史料分别记载为军谋祭酒、军师祭酒)而没有升官,食邑也只有可怜的二百户,跟荀彧荀攸叔侄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曹魏阵营的三大文臣谋士,如果不算司马懿的话,排名前三的,应该是荀彧荀攸和毒士贾诩。
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认为只有贾诩可以跟荀彧荀攸相提并论,所以他把这三位合为一传。
那么荀彧荀攸贾诩的能力,是否能超过诸葛亮庞统法正呢?他们的功绩,在《三国志》里都有详细记录,如果笔者饶舌,就是对读者诸君的不尊重。
这里笔者只想拿一个人来当参照物,这个人就是徐庶徐元直,或者我们应该称其为单福——徐庶是单福杀人逃亡后改的名字:“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话几乎可以排进三国十大谎言:徐庶进了曹营,不但不是一言不发,反而当了靠说话吃饭的御史中丞。
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后汉书·百官三》的记载,汉朝的御史大夫不常设,还有时候被称作司空(比如司空曹操),真正负责御史台工作,负责纠察百官过失并向皇帝进谏的,就是御史中丞。徐庶在曹魏集团,就是言官首领,说他一言不发,那就是曹操曹丕有钱没处花了,特意养了一个没嘴葫芦。
徐庶的军事水平,未必在诸葛亮之下,诸葛亮的几个至交如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也都纷纷投靠了曹操,但是谁也没有机会进入核心决策圈。
徐庶等人不是不想替曹操出力,也不是曹操不知人善任,而是因为跟诸葛亮肩膀头齐论弟兄的几位人才,到了曹魏阵营,就不算十分出色了。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就是因为刘备手下人才匮乏,不但能“贤亮”,而且能“尽亮”。
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能不能位居郭嘉之上,也是个问题,就更别提跟荀彧荀攸贾诩并驾齐驱了。
诸葛亮尚且如此,庞统法正就不用说了,他们在遇到刘备之前,混得都不十分如意:庞统给周瑜当过功曹,法正受了刘璋很多窝囊气。
诸葛亮跟司马懿几乎是不相上下,曹操喜欢开谋士联席会群策群力,刘备每次出征,只能有一个谋主在身边打理一切,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所以在雒城攻坚战中,庞统中箭身亡。
要是客观地讲,诸葛亮庞统法正的谋略,未必就在曹魏任何一位谋士之下,但是古代战争讲究斗智不斗力,有群殴的机会就绝不会放过,曹营众谋士“群殴”之下,诸葛亮也会千虑一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魏谋士吊打蜀汉谋士的说法是成立的,至于曹魏三大谋士是否可以吊打蜀汉三大军师,就需要读者诸君进行最后的评判了。
其实这种谋士对决的发生可能性不大,因为刘备比较倒霉,徐庶一去不回,庞统法正英年早逝,蜀汉就剩下一个诸葛亮独自面对曹魏数十个智囊型高手了。一个司马懿就能把诸葛亮累吐血,如果曹魏谋士一拥而上或者车轮大战,诸葛亮也会头痛欲裂。
古人常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确实都很能打,他们带兵跟曹魏任何一位名将战场厮杀,都不会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