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编辑出版史上,影响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一些因素至关重要。隋唐五代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成为这一时期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因。科举文化对于隋唐五代的图书类型、图书复制技术、图书贸易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这一时期极富特色的图书出版景观。
一、科举考试类图书大量涌现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大业年间,唐沿隋制。科举制度的确立,使得大批身处乡野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读书仕进的希望,读书考试逐渐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要读书考试,必须有书可读。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对图书的需要是一种巨大的出版动力,于是,与科举有关的图书应运而生。根据不同的考试内容,考试用书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1.童蒙读物主要指初入学的儿童读物,包括小学、字书、韵书和“兔园策”之类。
首先,识字类图书。小学、字书和韵书属于识字类初级图书,主要是帮助入学儿童识字、识音。早在唐代,这类图书就被大量刻印。
其次,“兔园策”。它是指按照考试科目而设计的一种模拟试题图书,相当于今天的模拟考试卷。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四《考史》记载:“《兔园策府》三十卷,唐蒋王恽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李恽是唐太宗的儿子,“仿应科目策”就是模仿科举考试的形式,设计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考试训练,这也许是“中国式模拟考试”的最早记录。据称杜嗣先的《兔园策府》残卷还在敦煌经卷中发现过。五代以后,“兔园策”在乡村私塾教学中普遍使用,甚至到了家藏一本的程度。可见,“兔园策”之类的童蒙考试图书在初唐至五代已相当普及。
2.儒家经典唐代的科举考试有明经一科,明经科的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即所谓“帖经”,儒经的熟悉与否是能否高中进士的关键,因此,儒家经典是当时知识分子必备的指南类考试图书。
在唐代,常考的儒经有九部:《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中,依据文字多少把《礼记》、《春秋左氏传》称为大经;把《诗经》、《周礼》、《仪礼》称为中经;把《易经》、《尚书》、《公羊传》、《谷梁传》称为小经。而且,根据考生报考的内容,明经科又可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等科目。
由于科举考试的需要,隋唐以来,政府对儒经编辑校勘发行等工作尤为重视,据《旧唐书·儒学传》记载:唐太宗继位后,“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颜师古、孔颖达考定的《五经定本》由朝廷颁布天下,成为书生们考试的通行读本。到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五经正义》被作为每年明经科考试的惟一标准文本,考试范围、考试标准皆以此为蓝本。可见,儒家经典在唐代的大量出版发行是与科举制度有直接关系的。
五代时期,沿袭唐制,尽管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但是科举制度并未中断。因此,儒家经典的发行仍然没有停止,其中,“冯道雕印儒经”就是中国出版史上最为著名的事件之一。冯道为后唐宰相,后唐长兴三年(932年),他奏请皇帝刊印儒经。五代国子监从公元932年到953年,花了22年的时间雕印出9部儒家经典。[1]五代时冯道主持雕印的儒经是中国印刷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我国官刻图书的开始。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五代科举考试的应试范围和评价标准。
3.文学作品科举制度在客观上刺激了儒家经典和童蒙读物的大量出现,同时,也使得诗歌、散文和传奇小说等文学作品空前繁荣。
首先,唐人诗集大量出现。“唐诗别集的繁荣与唐代科举制度有关”。[2]据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统计:唐诗别集总数有691家、共8000余卷。唐代可考诗文作者6500人,不少人生前就有诗集问世。这些诗人别集的问世与唐代科举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是科举文化培育了诗人,使得大量的唐人诗集问世。唐代科举文化对于唐代诗集的大量出版有直接意义。
其次,散文作品不断涌现。散文创作是唐代文人展示文学才华的又一重要手段。唐人文集流传至今的仍有240多种,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柳宗元、李观、欧阳詹、张籍、李翱、李汉、皇甫湜、沈亚之、孙樵等,他们在参加科举考试过程中,都曾创作过许多精品散文。唐代文集的大量出现也是在科举考试刺激下产生的,与科举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再次,唐传奇小说渐多起来。中唐以后,唐传奇小说开始问世,也与科举考试有关,鲁迅先生对此有过精辟论述:“诗文既滥,人不欲观,有的就用传奇文,来希图一新耳目,获得特效了,于是那时的传奇文,也就和‘敲门砖’很有关系。”[3]在唐代,知识分子为了尽快考中进士,开始用诗歌、散文进行创作,后来用的太多了,人们觉得不新鲜,于是就用传奇文——小说来写作,反而一新耳目,获得了特殊的效果。据冯沅君先生统计:现存唐传奇约60种,有姓名可考的作者48人。“唐传奇的杰作与杂俎中的知名者多出进士之手”。[4]优秀的传奇小说能够体现作者的史才、史笔和写作水平,更能博得公卿大僚的青睐和推荐,这是中唐以后唐传奇出版物大量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因科举考试而创作和出版的小说作品,是科举文化兴盛发达的直接结果。
总之,科举文化的出现是隋唐五代图书事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这一时期图书事业的发展。
二、科举文化是刺激雕版印刷术发明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产生于我国唐代。决定该项技术发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唐代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的时代背景以及造纸术、摹拓术和制墨术的日臻成熟。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大众对各种图书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成为雕版印刷技术发明的内在动力。在唐代,社会上需求量最大的图书主要有三类,即佛经、历书和科举应试图书。它们是刺激图书复制技术产生质的飞跃的根本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