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庆阳之战:大明定鼎西北的惨烈一战,元明战神之间的关键对决

2020-10-15 11:19:47 作者: 明初庆阳之战

留守庆阳的张良臣听闻哥哥被王保保抓了,就在这上面做起了文章,应承前来劝降的明将张焕,于农历五月初八请求降明。到现在为止,徐达军团似乎毫无波澜一路顺风平平安安的就可以平定西北了。但福兮祸所伏,情况太好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接下来的事证明了朱元璋之前的预测(英明神武朱重八)。

三、血流漂杵的第二次庆阳攻坚战

因为一切太顺利了,尽管皇帝有言在先,徐达军团从上到下还是放松了警惕。面对张良臣的投降,众军都没有什么怀疑。

谁知,尽管哥哥张良弼很让人鄙视,但弟弟张良臣却很是硬气,他之前的投降竟然是假的,他这个操作充分证明了朱元璋关于张氏兄弟“一贯狡诈无常”的论述。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张良臣利用诈降获取的信任,把劝降明将张焕擒住,并夜袭前来纳降的明军薛显部,薛显毫无戒心,好在身手还不错,得以负伤逃脱。随后,张良臣城门高悬,坚守庆阳城。张良臣也是元军骁将,诡诈多谋,元军称他是“小平章”,他有养子七人,都是勇不可挡,他的坚守给明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此同时,元末第一战神王保保也亮底牌,以张良弼性命相要挟,要求张良臣保住庆阳城,并承诺会全力救援。怎么办呢?哥哥不仁,弟弟不能不义啊,张良臣只能死守待援了。

明朝初年元明形势图

1369年农历5月21日,没有听朱元璋话的徐达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赶忙调集军团全部名将分道攻取会州、萧关等庆阳边城,切断庆阳元军与外界的所有联系,什么网开一面的战法也全都不顾了,亲率大军四面结网围攻庆阳,不留一丝余地。

此时,明元军团都誓死全歼对方,张良臣则在王保保会来救援的承诺下信心倍增,加之庆阳城粮草兵力充足城池坚固,便依仗庆阳坚城固守待援,并不主动出击。王保保也紧急调集各路大军,全力加入庆阳绞肉战。庆阳城一片萧杀之气,熊熊战火在西北大地滚滚燃烧。

七月,明军遭遇重大挫折,年仅四十岁的一代猛将常遇春在河北宣化县行军途中突然中风坠于马下,不久病逝,徐达军团痛失大将。幸亏明初名将猛将如云,朱元璋遂遣另一位猛将李文忠代替之,有些事情就是这么神奇,这一简单的换人竟然决定了这次战争的走向。

八月,元将贺宗哲、孔兴、脱列伯、韩扎儿等率兵分别进攻凤翔、大同、原县和泾川县,以分散庆阳城的防守压力。万分危急时刻,徐达、冯胜、傅友德等决定固守要塞驿马关,避元军锋芒。但元军攻势极其猛烈,不多久,元军便重新夺回原县和泾川县,明原州指挥陈寿等殉国。为确保驿马关不失,徐达派冯胜率军逼近元军,向韩扎儿部主动发起攻击。也不知道是怕了冯胜还是怎么着,韩扎儿竟一枪没放就跑了。同时,继任先锋官李文忠在率军前来围攻庆阳的途中,得知大同被围,当即相机而动,在没有向朝廷和徐达汇报的情况下,兵锋直转大同,行军途中生擒元平章刘帖木儿、黠寇四大王,在大同又生擒脱列伯,降其众万余,获马匹辎重甚多(何其猛哉!他不汇报也是有原因的,他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元璋的养子,是明初众将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后获封曹国公,死后谥为岐阳王,他儿子李景隆也是个有名的人物),李文忠这一系列操作使得元廷再不敢南顾。

庆阳之战的另一关键人物——李文忠

元军各路援军至此全部失败,庆阳再度沦为一座孤城。断绝了希望的孤城是守不住的,无奈之下,张良臣只好拼死一搏,吩咐众将从东、西两门仓皇出战,后果是可以预见的,他们都失败了。绝望的他只好登上城头要求投降,但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的人是没人相信也不敢相信的,结果当然是被拒绝。

庆阳城被围已达三个月之久,外援都被击溃,粮草已尽兵无战心,甚至已经出现吃人肉的惨象,城破是近在眼前的事了。公元1369年农历8月21日,张良臣部将趁张良臣不注意,打开城门迎明军入城。明军入城之后,张良臣知死不可免,便携子打算投井自尽,打算以身殉国,竟未死成,被明军吊出井生擒。第二天,张良臣及党羽柴知院等200余人被集体诛杀于庆阳城下。

至此,庆阳之战全部终结,它以明军全胜结束,此战徐达军团歼灭了元军在大西北的主要机动力量,为以后彻底击溃元廷奠定了基础。

四、回首那场硝烟

元末明初,中国版图内名将如云,不论是明军还是元军,都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徐达和王保保作为双方的顶级统帅,这是他们之间的一次关键对决,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失败之重,而庆阳,就是这场顶级统帅对决的一颗关键棋子。

统一长城以南地区的大明王朝版图

徐达在众多头绪中找到了关键所在,他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确定了先易后难,剪除羽翼而后围攻重镇庆阳城的战略部署,既培育了明军必胜的信心,也有利于集中统一消灭元军在大西北的机动力量。相反,如果他先攻庆阳坚城,持久不下的话,很可能会被王保保的元军反包围,进而彻底丧失对大西北的控制权。

扩阔帖木儿(也就是王保保,此处应恢复他的蒙古名以示尊重)为解庆阳之围,先是以张良弼为饵逼张良臣死战,其次是采取了围魏救赵之计,遣贺宗哲、孔兴、脱列伯、韩扎儿等进军凤翔、大同、原县和泾川县,极大的缓解了庆阳的防守压力,否则以庆阳一座孤城,绝不可能坚持三个月之久。可以这么说,历史有时候就是那么偶然,如果不是李文忠仗着朱元璋的宠爱自行其是临机应变,并且保持勇冠三军的战斗力的话,明元双方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真是一个为将之法宝。

今天,650年白驹过隙,当年的名将只在典籍之中了,战场硝烟也早已经消散,中华一统,四海协同,庆阳这座明初的关键堡垒,也成为了中华腹地的“陇东粮仓”和长庆油田的发源地,光彩夺目的镶嵌在祖国的河西走廊,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沐浴着中华民族今天和未来的每一丝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