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把法令公布于众,不阻止百姓发表言论,圣人之举啊

2020-10-16 11:20:10 作者: 子产把法令公

春秋时期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虽然有很多诸侯国,但是实力不均,像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吴国和越国,这样的都是大国。他们就像一个个江湖大佬,小的诸侯国,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依附在大佬的身后。范蠡、晏子还有很多人,都是大佬国中的人臣将相,我们接下去要介绍的这位,确是小弟弟国家中的顶梁柱。

子产名侨,郑国人,郑穆公的孙子,根正苗红的贵族。他的父亲子国做过司马,在郑国也是个大官,子产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见识,分析问题总比别人多看那么几步。

公元前565年,子国子耳带兵攻打蔡国,很轻松就打了个胜仗,作为一个小国,靠着武力赢得了胜利,郑国人都很高兴,子国也很得意,道理很简单,一个力气小的人,要是能靠力气做好了事情,那种反差成就快感,会加倍强烈的。

全国皆醉,子产独醒,他对子国说,郑国是个小国家,本身就靠晋国庇护,不好好致力于发展自己内部生产,还对外打仗,这是很危险的。蔡国是楚国的属国,楚国肯定会为小弟出头的,那个时候我们肯定打不过,只能投降楚国。我们投降了楚国,晋国就没面子了,晋国反过来就要怪罪我们。我看啊,四五年之内,郑国是没好日子喽。一盆凉水泼到子国的头上,子国非常生气,小孩子家家的,不要扯淡。

就在这年冬天,楚国发兵讨伐郑国,郑国投降楚国,晋国又来责问郑国,就这样,楚国来打了左脸,晋国又来打右脸,晋国手刚缩回去,楚国又来打左脸,闹的郑国是不得安宁。

公元前543年,凭借能力,凭借才干,凭借贵族身份,子产当上了郑国的正卿(相当于丞相)。当时的郑国,基本比较乱套,贵族的势力异常强大,他们可以随便编个刑法就能处置一般的人,而且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子产的前任,因为整顿田地,触犯了贵族们的利益,他们就发动武装叛乱,杀死了前正卿,子产的老爹也在乱中遇害。

子产是个不信邪的人,他有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审时度势,他继续改革。整顿田地,那块田是哪个老爷的,您给我记好了,咱们测好亩数,给我按数交税。农民兄弟有好消息了,你们只要有战功,就可以做甲士,甲士打仗的时候可以站在车上,不打仗的时候就可以做个小官。这可是个大消息,以前当官一定要是贵族的种才可以,现在只要打仗时候有种,也可以了。

为了让社会有序,人民有律可依,子产主持编制了第一套国家法律,刑书。本来这套书是写在竹简上的,由国家官吏管理实施,可许多贵族勾结官吏,胡乱解释法律条文。公元前536年,子产下令,把刑书铸在鼎上,放在宫门之外,让全国百姓都能看到,这回法律公开透明了很多,虽然不识字的人很多,但也让贵族们有所忌惮了。

子产执政后不久,有人向他禀报,经常有人聚集在学校里,议论国家政事,评价官员行为。属下认为,老百姓这样随便议论国家,对社会稳定不利,对官吏统治不利,建议子产下令不许百姓在乡校集会。

子产坚决反对吗,大家没事干的时候,聚在一起聊聊天,就算是议论一下我们当官的,我们不做亏心事,有什么好怕的。你禁止人家集会,这不是堵老百姓的嘴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们说的对,我们就改,他们说的不对,就当让他们痛快痛快嘴,就当是让水一点一点的往外流,免得以后水势过大,冲垮了国家。

子产不但在内政上,为郑国开创了新局面,在外交上,也屡屡为郑国争光。有一次,子产陪郑简公去晋国,晋平公没把他们当回事,不接见,也不让人招呼,直接把他们送到宾馆就不管了。宾馆的门很小,车马进不去,子产就让手下人把门拆掉,让车马进去。

这事就被晋国大臣知道了,大夫士文伯就来责备子产,自己什么身份不知道吗?怎么说拆就拆啊!

子产不卑不亢,郑国是个小国,我们一直唯晋国令从,不敢有一点怠慢,这次我们国君亲自带着礼物,来拜访晋国,没想到你们根本不接见,我们的礼物想送都送不过去,要是放在外面吧,又怕日久天长风吹雨淋,把礼物弄坏了,可你们提供的宾馆这么简陋,放礼物的车都进不去,我们拆大门,只是为了保护好礼物,免得日后你们不高兴罢了。

一番话把士文伯说的哑口无言,回去报告了执政大臣赵子文,赵子文赶紧让士文伯代他道歉,随后就安排晋平公隆重接待了郑简公和子产,而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送郑国君臣回国。

子产身为小国权臣,执政二十三年,对内整顿国家,建立制度,发展生产,对外审时度势,四处周旋,保全国家,他对郑国的功绩,不亚于管仲之于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