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了,为何一定要回老家?留在就任地岂不更好?

2020-10-16 21:31:23 作者: 古代官员退休

这其中官员致仕最为折腾地便是张廷玉,与乾隆皇帝三次周璇,最终得以在老家安享五年的晚年。虽然说张廷玉最终得以回家,但是这其中的过程却险些被杀头,颇为艰难。

在乾隆13年,已经贵为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在察觉朝中不正常的动向之时,向乾隆皇帝祈求退休。但是当时雍正皇帝曾经因为张廷玉对本朝的贡献,留下遗旨,张廷玉去世之后可以配享太庙。既然是能够享受太庙香火之人,又如何能回家?因此,这第一次乾隆皇帝自然是不允许。

但是张庭玉并没有遵循,接连几次地请旨,一直等到乾隆14年,终于磨平了乾隆的态度,同意将张廷玉放回老家。但是此时的张廷玉虽然如愿以偿,但是由于害怕失去配享太庙的资格,又以保证书要挟乾隆帝。

可能当时乾隆帝是看在张廷玉年迈且对本朝的贡献,对于保证书并没有与张廷玉计较。但是张廷玉却得寸进尺,自己不来谢恩,反倒是派遣了自己的儿子。这次是真的惹恼了乾隆帝,但是乾隆的怒火还没有传到张廷玉的府中,张廷玉便拖着年迈的身体,颤颤巍巍地来谢恩。显然,乾隆皇帝与张廷玉之间必是有人通风报信,这次乾隆皇帝自然是怒不可揭,直接罢免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

这一次乾隆15年,老糊涂的张廷玉趁着乾隆皇长子的去世之际,再次向乾隆皇帝祈求退休。这次乾隆皇帝二话不说,批准了张廷玉的祈求,但是却将张廷玉在本朝所享受的一切荣华富贵全部收回,而张廷玉在乾隆20年于老家去世。

所以以张廷玉为例,来分析他一心想要退休的原因,其实有两点:

衣锦还乡

古人对于孝道的注重以及千百年来所传承的思乡情怀,注定了即使是一生求取功名或是贪恋权力之人,在年迈之际皆要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与此同时,京官多年来在朝廷之中所积累的钱银,一大部分都运回老家。

因为古代乃是农耕经济,最值钱的便是土地。但是京城之中的土地都被皇家之人包揽,若是想要从皇家之人手中购得土地,基本是不太可能,所以这土地还是需要从老家手中购得。而且京官所置办的产业也在家乡,岂有不回之理?像是清朝的著名大臣李鸿章,手中土地尽在老家安徽,京城之中是少之又少。

同时回乡路上,道路坎坷,由南向北一走便是大半年的时间,而张廷玉当时已经古稀,若是不趁着这个年龄,赶紧回家,那么很有可能客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而且大部分官员虽然在京城做官,但是由于职位调动频繁,家眷一般都安置在老家,自己在外乃是是孤身一人,若是不及时请旨致仕,更是失去了日后入祖坟、进宗祠的机会。

其次京官回家,一般都是衣锦还乡。古代政权不下乡,而地方上的事物一般都是由地方的名流来处理,张廷玉若是能够回到老家,那么地方事务尽在掌握之中,何其乐哉!

漩涡中心

朝堂之上,很少能够有像张廷玉这般三朝元老的人物,纵使是当初与高祖皇帝一起打天下之人,也很有可能死在阴谋诡计之下,全身而退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聪明之人,尤其是在朝廷之中,拥有众多党羽、门生的威望之人,更得要提前向帝王表露自己的致仕想法。否则觉得帝王会怀疑你留恋朝堂,有不轨之心。这样情况在明朝最为典型,朱元璋称帝之后,刘伯温,李善才纷纷死于大屠杀之下,而这其中一点便是他们过于贪恋权力,没有像朱元璋表示自己的退休想法,引来了朱元璋的忌惮。

像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若是张廷玉一早便离开了京城,那么自然没有帝王旨意还没有下达,张廷玉便上宫门谢罪的举动,只能说汪由敦一早便泄露了军机处的机密,最终惹来乾隆皇帝的不喜,削去了张廷玉的爵位。若非张廷玉已经是三朝元老,可能连项上人头都无法保住。

结论

所以与荣华富贵相比,生命诚可贵!而且天子恩威难测,虽然说是宠臣,但也有触怒圣威之时。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以及地位之后,官员都会在年老之际向帝王请辞,回到家乡安享晚年,还能不受帝王的管辖,管理当地的事务。